疝气是脏器或组织异常移位至他处的病症,有多种类型,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其发病。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婴幼儿暂不手术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手术有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不同人群手术有相应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影响
婴幼儿:多为先天性疝气,如先天性腹股沟疝,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闭所致,男婴发病率高于女婴,这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生理结构特点有关。
成年人:后天因素更为常见,如腹壁强度降低(多见于中老年人肌肉退变、肥胖者脂肪过多导致腹壁薄弱等)、腹内压增高(长期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等)。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腹壁强度进一步减弱,且腹内压增高的情况相对较多,疝气更容易发生且复发风险较高。
性别因素影响
男性患腹股沟疝的概率相对较高,这与男性的解剖结构有关,男性的精索通过腹股沟管,使得腹股沟区相对薄弱,且男性腹内压增高的情况相对更多,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有慢性咳嗽等情况的男性更易发病。
女性也可患疝气,如股疝,女性骨盆较宽,股环相对宽大,加上妊娠等因素导致腹内压增高等,也会引发股疝等。
生活方式因素影响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腹内压反复剧烈波动,增加了疝气发生的风险。
有慢性咳嗽、便秘等情况的人,由于长期腹内压增高,也容易诱发疝气。
病史因素影响
有腹部手术史的人,手术切口可能会导致腹壁薄弱,增加疝气复发或新发的风险。
有其他导致腹内压增高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曾患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咳嗽、有前列腺增生长期排尿困难等,比没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更易患疝气。
疝气怎么治疗
非手术治疗
婴幼儿疝气:部分婴幼儿的疝气有自行愈合的可能,因为婴幼儿的腹壁组织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潜力。对于半岁以下的婴幼儿腹股沟疝,可暂不手术,使用疝气带压迫腹股沟管深环,防止疝块突出,随着身体的发育,有可能自愈。但要密切观察,若疝块突出不能回纳,出现嵌顿情况,需及时就医处理。
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疝带,疝带由疝带环、压垫和松紧带组成,通过疝带环压迫疝环口,阻止疝内容物突出。但使用疝带时要注意正确佩戴,定期检查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受压损伤。
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是将缺损处用自身组织缝合修补,常用的有巴西尼法、麦克凡法等。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好、疝缺损不是特别大的患者。但该手术复发率相对较高,且术后疼痛等不适相对明显。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使用人工合成的补片来修补腹壁缺损,具有术后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适用于复发疝、双侧疝等情况。对于大多数适合手术的疝气患者,若无禁忌证,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且可以同时发现和处理双侧隐匿性疝。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等情况,但对手术设备和医生技术要求相对较高。
不同人群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婴幼儿: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采用对患儿创伤小的术式,术后要加强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哭闹等增加腹内压的行为,防止疝气复发。
老年人:手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基础情况,纠正可能存在的心肺疾病、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以提高手术耐受性。术后要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基础疾病较多。
女性患者:若为股疝手术,要注意股疝容易发生嵌顿,手术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尤其是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的结构,术后要关注切口对生殖系统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注意),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和康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