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病因是阑尾管腔阻塞,约占病例70%~80%,阻塞原因包括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异物或肿瘤阻塞三类。阑尾管腔阻塞后,细菌侵入引发炎症,炎症可进展为化脓、坏疽甚至穿孔。病因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影响,儿童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老年人粪石嵌顿比例增加,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高脂低纤维饮食、肠道疾病史、遗传因素会增加发病风险。特殊人群中,儿童阑尾壁薄易扩散需早期手术,孕妇手术需兼顾胎儿安全,老年人症状不典型需警惕合并症。预防与早期识别建议包括饮食调整、定期体检、症状识别,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护与个体化干预。
一、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最常见病因是阑尾管腔阻塞,约占病例的70%~80%。阻塞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淋巴滤泡增生
阑尾黏膜下层存在丰富的淋巴组织,在青少年及免疫活跃人群中,淋巴滤泡过度增生可压迫阑尾管腔,导致机械性阻塞。此病因在10~30岁人群中尤为常见,与该年龄段免疫系统活跃有关。
2.粪石嵌顿
粪石由肠道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黏液及细菌等成分构成,进入阑尾管腔后无法排出,形成物理性阻塞。此类病因多见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肠道动力异常人群,老年人因肠道功能退化更易发生。
3.异物或肿瘤阻塞
罕见情况下,寄生虫、果核等异物或阑尾肿瘤可阻塞管腔。此类病因在有异物误吞史或肠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中需重点排查。
二、病因的病理生理机制
阑尾管腔阻塞后,腔内压力迅速升高,黏膜血液循环障碍,导致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此时肠道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厌氧链球菌等)可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反应。若未及时干预,炎症可进展为化脓、坏疽甚至穿孔,形成腹膜炎或腹腔脓肿。
三、年龄与性别对病因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儿童: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病因,因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淋巴组织易过度增生。
老年人:粪石嵌顿比例增加,与肠道蠕动减慢、便秘风险升高相关。
孕妇:增大的子宫压迫阑尾,导致管腔引流不畅,炎症易扩散。
2.性别因素
女性急性阑尾炎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盆腔解剖结构(如输卵管与阑尾位置邻近)及激素水平波动(如经期免疫力下降)有关。育龄期女性需注意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等妇科急症鉴别。
四、生活方式与病史的关联
1.饮食因素
高脂、低纤维饮食可增加粪石形成风险。建议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25g,以维持肠道正常蠕动。
2.肠道疾病史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患者,因黏膜长期受损,更易发生阑尾继发感染。
3.遗传因素
家族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等遗传性疾病患者,阑尾癌变风险升高,需定期筛查。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阑尾壁薄,炎症易扩散,需早期手术干预。若出现腹痛、呕吐、发热三联征,需高度警惕。
2.孕妇
妊娠中晚期阑尾位置上移,压痛点可能不典型。手术需兼顾胎儿安全,优先选择腹腔镜微创术式。
3.老年人
症状常不典型,可仅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需警惕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术前需充分评估心肺功能。
六、预防与早期识别建议
1.饮食调整
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高脂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定期体检
有肠道疾病家族史或慢性便秘人群,建议每年行腹部超声检查。
3.症状识别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期上腹或脐周痛,6~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伴发热、恶心。若出现持续腹痛、腹膜刺激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需立即就医。
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以阑尾管腔阻塞为核心,需结合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综合判断。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特殊人群需加强监护与个体化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