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堆积刺激牙龈、食物嵌塞压迫牙龈致炎、不良修复体摩擦牙龈引发炎症;全身因素包括青春期和妊娠期内分泌紊乱致牙龈易发炎、白血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致牙龈出血不易止、糖尿病患者因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口腔感染致牙龈炎症。
一、局部因素
1.菌斑、牙石堆积
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由大量细菌、细胞间物质等组成,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刺激牙龈。牙石是菌斑矿化后形成的,较硬的牙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例如,研究发现,有牙石的人群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牙石人群。不同年龄层人群,如儿童、成年人或老年人,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菌斑牙石堆积的概率都会增加,儿童可能因刷牙不彻底等原因导致菌斑牙石堆积引发牙龈问题;成年人若工作繁忙忽视口腔清洁也易出现;老年人可能因牙齿松动等原因清洁困难而导致菌斑牙石堆积。
2.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是指在咀嚼过程中,食物被夹塞于相邻两颗牙齿的间隙内。嵌塞的食物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局部的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红肿出血。比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缺失牙等情况都可能引起食物嵌塞。不同性别在牙齿排列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但都可能面临食物嵌塞问题,比如女性可能因牙齿矫正等情况出现牙齿排列变化导致食物嵌塞;男性若有不良咀嚼习惯也可能引发食物嵌塞。对于有牙齿缺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出现邻牙向缺牙间隙倾斜等情况,从而导致食物嵌塞。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不断摩擦牙龈组织,引起牙龈的慢性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例如,制作粗糙的假牙,其边缘可能刺激牙龈,导致牙龈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不同年龄人群安装修复体后,若修复体不合适都可能出现问题,年轻人安装修复体后若不注意也可能因修复体问题引发牙龈出血;老年人安装的假牙可能因牙槽骨吸收等原因导致修复体不合适,进而刺激牙龈。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青春期时,体内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研究表明,青春期少年牙龈炎症的发生率与性激素水平变化密切相关。此阶段的青少年,由于激素水平波动,若口腔卫生稍有不佳,就容易引发牙龈问题。
妊娠期:妊娠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易发生牙龈炎症,出现红肿出血,称为妊娠期龈炎。这是因为激素水平改变影响了牙龈组织的代谢等过程,使得牙龈更容易受到菌斑等刺激因素的影响。
2.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的白细胞在牙龈组织中浸润,同时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会出现牙龈肿胀、出血,且出血不易止住。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常伴有牙龈出血症状,这是由于白血病细胞侵犯牙龈组织以及血液系统功能异常导致凝血障碍。不同年龄的白血病患者都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表现,儿童白血病患者也不例外,其牙龈出血可能被家长忽视,但往往是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受到影响,会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皮肤也常伴有瘀点、瘀斑等表现。该疾病在各个年龄层都可能发生,老年人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牙龈出血可能是其就医的一个重要原因,且出血可能较难控制。
3.其他全身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导致牙龈红肿出血。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良,都可能出现牙龈问题,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可能因本身口腔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等原因,牙龈炎症更易迁延不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