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皮肤病有8种表现,包括皮肤感染(真菌性、细菌性)、糖尿病性大疱病、皮肤瘙痒症、糖尿病性皮疹、黑棘皮症、糖尿病性硬肿病、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分别与血糖、免疫力、神经营养及微循环、神经末梢、微血管病变、胰岛素抵抗、胶原蛋白代谢、血管通透性等因素相关,不同表现有其特定发病特点及好发人群等情况。
1.皮肤感染
真菌性皮肤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皮肤含糖量增加,有利于真菌生长繁殖,常见的有足癣、体癣等。足癣表现为足部皮肤瘙痒、脱屑、水疱等,严重时可出现皮肤糜烂、溃疡。体癣则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环形或多环形的红斑,边缘有丘疹、水疱,中央趋于消退。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且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由于其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活动量较大,足部出汗多,若不注意足部清洁,更容易引发足癣。
细菌性皮肤感染:常见的有疖、痈等。疖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数日后中央变软,有黄白色脓栓。痈则是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范围较大,可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白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吞噬和杀菌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进一步降低,发生细菌性皮肤感染的风险更高。
2.糖尿病性大疱病
多发生在下肢,水疱突然发生,大小不等,疱壁紧张,内容澄清,一般无自觉症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营养障碍和微循环障碍有关,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形成水疱。对于有糖尿病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更易出现糖尿病性大疱病。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较少出现此表现,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若出现类似水疱表现,需高度警惕。
3.皮肤瘙痒症
是糖尿病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可全身泛发或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外阴、肛周等。瘙痒程度轻重不一,夜间加重。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以及皮肤干燥等因素导致瘙痒。糖尿病患者皮肤内葡萄糖含量增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感。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萎缩、干燥,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症,且瘙痒可能会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4.糖尿病性皮疹
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直径1-2厘米,多见于小腿前面。这种皮疹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关,导致皮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对于病程较长、血糖控制较差的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性皮疹的概率相对较高。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也可能出现类似皮疹表现。
5.黑棘皮症
多见于颈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褶皱处,表现为皮肤增厚、色素沉着,呈天鹅绒样改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胰岛素抵抗时,体内胰岛素作用不足,导致皮肤细胞的增生和色素沉着。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黑棘皮症的可能性较大。儿童肥胖合并糖尿病时,也可能出现黑棘皮症,需要引起重视。
6.糖尿病性硬肿病
表现为皮肤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好发于颈后、肩背等处。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胶原蛋白代谢异常有关,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影响了胶原蛋白的合成和降解。多见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较为罕见。
7.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多见于小腿前侧,开始为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中央凹陷,呈黄色,边缘有紫红色晕。与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和免疫异常有关。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此表现。
8.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表现为围绕毛细血管扩张的紫癜性斑片,呈环状或半环状。可能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改变,从而出现紫癜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