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有多样外观表现,如皮肤改变、溃疡坏疽等,存在感觉异常,有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与长期高血糖、不良足部护理习惯相关,既往糖尿病病程长及有足部病变史会增加发病风险。
溃疡与坏疽:足部可能出现溃疡,溃疡的形态多样,大小不一,可深达皮下组织甚至骨骼。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出现坏疽,坏疽又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时,足部末端组织干燥、皱缩,呈黑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湿性坏疽则表现为足部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局部组织呈湿润的黑色或暗绿色等。
感觉异常
麻木感: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感到足部麻木,就像穿了袜子或戴了手套一样的感觉,这种麻木感可能从足部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发展,影响患者对足部刺激的感知。
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疼痛,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刺痛、灼痛、电击样痛等。在早期可能表现为间歇性疼痛,行走一段距离后足部出现疼痛,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时足部也会感到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血液循环障碍表现
皮肤温度变化:足部皮肤温度可能降低,触摸足部时感觉比身体其他部位凉,这是因为下肢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灌注减少,使得足部皮肤温度降低。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通过触摸足背动脉可以初步判断足部血液循环情况,糖尿病足患者往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这是由于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动脉供血不足。
不同人群特点
老年患者:老年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变化相对复杂,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发生感染的风险更高。在护理方面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生命体征和足部情况,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以促进足部病变的恢复。
儿童患者:儿童糖尿病足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多与1型糖尿病相关。儿童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足部的细微变化,如皮肤颜色、温度、有无微小破损等,同时要关注儿童糖尿病的整体管理,包括血糖控制、营养支持等,以保障足部健康。
女性患者:女性糖尿病足患者在护理时要注意足部的卫生和保护,由于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或穿着习惯,如喜欢穿高跟鞋等,需要提醒她们选择合适的footwear(footwear:鞋类),避免对足部造成额外的损伤,同时在妊娠期的女性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血糖的稳定,因为高血糖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也会加重足部病变的风险。
男性患者:男性糖尿病足患者如果有吸烟习惯,吸烟会加重血管痉挛和缺血,需要积极劝导戒烟,同时在工作中如果有足部受伤风险的男性,要加强防护措施,避免足部受到外伤,因为外伤可能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足的病情。
与生活方式的关联
长期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损害血管和神经,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基础。例如,高血糖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血液循环,同时损伤神经纤维,导致感觉减退,使患者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从而延误治疗。
不良足部护理习惯:一些患者不注意足部清洁,如长时间不洗脚,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引发感染;还有的患者修剪趾甲不当,如剪得过短,容易损伤甲周组织,引起感染;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子过紧、过硬,会对足部造成摩擦和压迫,容易引起足部溃疡等。
病史相关影响
既往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越高。因为随着病程延长,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会逐渐增加。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病程较短的患者。
既往足部病变史:如果患者既往有过足部溃疡、感染等病史,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为曾经的足部病变已经破坏了足部的皮肤屏障和血液循环等,使得足部更容易受到再次损伤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