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先天性尿道瓣膜)、医源性因素(如尿道器械操作损伤、尿道手术损伤)、外伤性因素(如会阴骑跨伤、骨盆骨折)、尿道炎症性因素(如特异性尿道炎、非特异性尿道炎)及其他因素(如尿道结石、尿道肿瘤)。
先天性尿道外口狭窄:多因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在男性胎儿发育过程中,尿道外口的形成出现异常,导致出生后尿道外口狭小,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影响尿液排出,长期尿液的刺激等因素可能进一步加重狭窄情况。例如部分新生儿出生时就存在尿道外口较正常狭小的情况,随着其生长发育,尿液排出受阻,可能引发一系列泌尿系统问题。
先天性尿道瓣膜:是尿道内的先天性隔膜样组织,可阻挡尿液排出,引起近端尿道扩张和狭窄。这种先天性结构异常在胎儿时期就已存在,会影响尿道的正常通畅性,出生后即可能对排尿产生影响,长期的尿液潴留等情况会对尿道局部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导致狭窄的发展。
医源性因素:
尿道器械操作损伤:在进行尿道镜检查、膀胱镜检查等尿道器械操作时,如果操作不熟练、粗暴,可能会造成尿道黏膜的损伤。例如,尿道镜进入尿道时用力不当,或者在有病变的尿道部位操作时,容易刮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出血、水肿,后续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瘢痕组织,从而引起尿道狭窄。如一些因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疾病需要进行尿道器械检查的患者,若操作过程中出现损伤,就有发生尿道狭窄的风险。
尿道手术损伤:各种尿道相关手术,如前列腺手术、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等,手术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损伤尿道组织。比如前列腺手术时,若切除前列腺组织的范围不当或缝合时对尿道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尿道狭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中,由于尿道重建等操作,也可能因组织愈合不良等原因引发尿道狭窄。
外伤性因素:
会阴骑跨伤:多发生于会阴部骑跨在硬物上,如骑自行车时不慎骑跨到车把等,此时尿道球部位于硬物和耻骨联合之间,容易受到挤压而损伤。受伤后尿道黏膜、肌层等组织受损,若损伤后修复不顺利,就可能形成瘢痕性尿道狭窄。例如一些年轻男性在进行激烈运动或意外情况下发生会阴骑跨伤,之后可能出现尿道狭窄的情况。
骨盆骨折:骨盆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会刺伤或挤压尿道,尤其是后尿道(膜部尿道),因为后尿道固定于耻骨联合下方,骨盆骨折时容易受到损伤。骨折导致的尿道损伤后,局部组织出血、水肿,后续瘢痕形成可引起尿道狭窄。比如交通事故导致骨盆骨折的患者,常可能合并尿道损伤,进而发展为尿道狭窄。
尿道炎症性因素:
特异性尿道炎:如淋病性尿道炎,由淋球菌感染引起。淋球菌感染尿道后,会引发尿道的炎症反应,炎症长期不愈,会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溃疡,随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造成尿道狭窄。在一些有不洁性生活史的人群中,感染淋病后若未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就容易出现尿道狭窄的并发症。
非特异性尿道炎:由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长期的炎症刺激也会使尿道黏膜发生病变,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导致尿道狭窄。例如一些个人卫生习惯较差的人群,容易发生尿道的非特异性感染,若感染反复发作,就可能引发尿道狭窄。
其他因素:
尿道结石:尿道内的结石会刺激尿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同时结石的长期存在会机械性地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形成瘢痕,造成尿道狭窄。比如尿道内有结石的患者,结石摩擦尿道黏膜,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进而可能出现尿道狭窄。
尿道肿瘤:尿道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肿瘤生长过程中会占据尿道空间,压迫尿道组织,同时肿瘤本身的生长会破坏尿道的正常结构,导致尿道狭窄。例如尿道的乳头状瘤等良性肿瘤,随着肿瘤体积增大,会使尿道管腔变窄;尿道的恶性肿瘤如尿道癌,更是会严重影响尿道的通畅性,导致尿道狭窄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