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修补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或强化薄弱区域来防止腹腔内容物突出,手术整体遵循术前准备与麻醉、切口选择与组织分离、疝囊处理、修补材料植入与固定、关闭切口与术后处理等基本步骤,不同术式有细节差异与适应证,如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适用于老年等患者,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适用于双侧疝等患者,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抗凝治疗患者有不同处理建议,术后存在血清肿、慢性疼痛、复发等常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1年需复查,肥胖患者需减重、吸烟者需戒烟,手术需个体化选择术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精细解剖及补片合理固定是降低并发症关键,术后早期活动与长期生活方式管理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一、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基本步骤
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常见外科手术,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修复腹壁缺损或强化薄弱区域,防止腹腔内容物再次突出。手术步骤因术式不同(如开放式修补、腹腔镜修补)存在差异,但整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术前准备与麻醉
1.1患者需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评估手术耐受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调整用药,确保围术期安全。
1.2麻醉方式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术式选择,包括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优先选择局部麻醉以降低风险。
2.切口选择与组织分离
2.1开放式手术通常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斜切口,长度约4~6厘米,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暴露疝囊。
2.2腹腔镜手术通过脐部及下腹部2~3个0.5~1厘米切口置入器械,建立气腹后于腹腔内操作,适用于双侧疝或复发疝。
3.疝囊处理
3.1小型疝囊可直接高位结扎,阻断内容物突出通道。
3.2大型或滑行疝囊需切开后翻转缝合,或行部分切除以减少张力。
3.3女性患者需注意避免损伤子宫圆韧带,男性患者需确认精索结构完整性。
4.修补材料植入与固定
4.1传统术式直接缝合腹股沟管后壁,但复发率较高。现代手术多采用人工补片(如聚丙烯或聚酯材质)加强薄弱区域。
4.2补片放置位置需覆盖耻骨肌孔全域,避免遗漏直疝或股疝区域。固定时采用可吸收缝线或医用胶,减少异物反应。
5.关闭切口与术后处理
5.1逐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注意无菌操作以预防感染。
5.2术后需加压包扎24~48小时,减少血肿形成。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深静脉血栓,但需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
二、不同术式的细节差异与适应证
1.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
适用于老年、合并慢性病或无法耐受全身麻醉者。
手术时间短(约30分钟),术后疼痛较轻,复发率低于1%。
2.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适用于双侧疝、复发疝或追求美观者。
需全麻,手术时间较长(约60分钟),但术后恢复快(2~3天出院)。
3.特殊人群处理建议
儿童:仅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避免补片植入影响发育。
孕妇:妊娠中期可考虑手术,但需权衡麻醉风险与疝嵌顿风险。
抗凝治疗患者:需术前5天停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调整至术前12小时。
三、术后并发症与长期管理
1.常见并发症
血清肿:发生率约5%,多因补片周围渗液积聚,一般3~6周自行吸收。
慢性疼痛:发生率约3%,与补片压迫神经或缝合过紧相关,需药物或神经阻滞治疗。
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约1%~3%,与补片移位、感染或患者肥胖相关。
2.长期随访建议
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复查,重点评估补片位置及有无复发。
肥胖患者(BMI>30)需减重以降低复发风险,吸烟者需戒烟改善微循环。
腹股沟疝修补术需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疝类型个体化选择术式。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精细解剖及补片合理固定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术后早期活动与长期生活方式管理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