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发病部位可在结肠不同部位,病因有感染、免疫、遗传、环境等,表现为多样症状,诊断靠结肠镜等,治疗依病因及病情;阑尾炎发病在阑尾,病因主要是梗阻和感染,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等,原则上确诊多建议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复发可能,两者在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上均有不同。
一、发病部位
结肠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炎症性病变,可发生在结肠的不同部位,如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或全结肠等。
阑尾炎:是阑尾部位发生的炎症,阑尾是位于右下腹髂窝内的细长盲管,近端与盲肠相通。
二、病因
结肠炎:
感染因素:如细菌(如大肠杆菌等)、病毒、真菌等感染可引起结肠炎,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受某些病毒感染影响。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多见于青壮年人群。
遗传因素:部分结肠炎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环境因素:饮食不规律、长期摄入辛辣刺激食物、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结肠炎发病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
阑尾炎:
梗阻:阑尾管腔堵塞是最常见病因,淋巴滤泡增生是儿童阑尾炎常见的梗阻原因,粪石是成人阑尾炎常见梗阻原因,不同年龄人群梗阻原因有差异。
感染:细菌入侵阑尾引起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等。
三、临床表现
结肠炎:
症状多样,主要有腹泻,可为黏液便、脓血便等,不同类型结肠炎腹泻特点有所不同,如溃疡性结肠炎多有黏液脓血便;腹痛,部位因病变部位而异,可有左下腹、右下腹或全腹疼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等;还可伴有腹胀、里急后重(有便意但排不出或排不尽)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症状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在生长发育方面受影响。
阑尾炎: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开始时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胃肠道症状早期可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婴幼儿阑尾炎体温表现可能不典型,可仅有哭闹不安等表现。
四、诊断方法
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重要手段,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耐受性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
粪便常规及培养:了解粪便中有无红细胞、白细胞、病原体等,有助于辅助诊断,不同年龄儿童留取粪便标本的要求不同。
血液检查:如血常规可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情况,C反应蛋白、血沉等炎症指标可反映炎症活动程度,不同年龄患者血液指标正常范围有差异。
阑尾炎: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不同年龄儿童麦氏点压痛表现可能不典型。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升高,婴幼儿阑尾炎血常规变化可能不如成人明显。
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助于明确阑尾有无肿大、周围有无渗出等情况,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的注意事项不同,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需注意配合。
五、治疗原则
结肠炎:
根据病因和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感染性结肠炎需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抗生素,自身免疫性结肠炎可能需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不同,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
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阑尾炎:
一旦确诊,原则上建议手术治疗,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单纯性阑尾炎等病情较轻且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后有复发可能,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恢复情况不同,儿童术后恢复需注意营养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