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各并发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症状表现,如糖尿病肾病早期有微量白蛋白尿,进展期有大量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有视力轻度下降等,进展期有视物模糊加重等;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有手脚麻木等,进展期有手脚运动障碍,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多系统;糖尿病足早期有足部感觉减退,进展期有皮肤干燥皲裂、溃疡形成等,严重可致坏疽需截肢,各并发症与病程、血糖控制等多因素相关。
一、糖尿病肾病
1.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但通过尿蛋白定量等检查可发现异常。这一阶段在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长期高血糖等因素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关结构。
2.进展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明显升高,患者可表现为水肿,多从眼睑、下肢等部位开始出现水肿,这是因为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严重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等,还可能伴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在患有糖尿病且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等)的患者中更易发生。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的眼部不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轻度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等。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影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和代谢。例如,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会逐渐出现视网膜病变相关表现。
2.进展期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视物模糊加重、视野缺损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等情况,新生血管容易破裂出血,导致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并发症,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情况时,视网膜病变进展可能会加快,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由于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症状:可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蚁走感等,多见于手足远端,呈对称性分布。在长期高血糖影响下,周围神经纤维发生病变,感觉神经受累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相对较高,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也会加重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
进展期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手脚运动障碍,如肌肉无力、萎缩等,影响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行走困难等,在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2.自主神经病变:可累及多个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可出现静息性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等;消化系统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表现为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等)、便秘或腹泻等;泌尿系统可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在糖尿病患者中,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病程、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例如长期高血糖导致自主神经纤维变性等病理改变。
四、糖尿病足
1.早期症状:早期糖尿病足可能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如对温度、疼痛等感觉不敏感,患者可能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这是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神经受损,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时,足部血液循环也可能存在一定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足部损伤的风险,一些有足部外伤史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足部异常。
2.进展期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溃疡形成等。如果合并感染,可出现足部红肿、发热、疼痛加剧等表现,严重时可导致足部坏疽,甚至需要截肢治疗。在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血糖控制长期不理想、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以及有足部畸形等情况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较高,例如患有糖尿病且足部有畸形的患者,足部受力不均,更容易出现皮肤损伤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