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是牙菌斑等逐渐沉积钙化形成的坚硬物质,分龈上和龈下两种,由口腔卫生不良、唾液成分异常、局部解剖因素等导致,危害包括影响牙龈、牙周组织及引发口腔异味等,可通过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洁牙预防,也可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治疗。
牙结石的形成原因
口腔卫生不良
如果日常刷牙不认真、不彻底,就会导致食物残渣、软垢等容易在牙齿表面残留。比如,有些人刷牙时间过短,或者刷牙方法不正确,不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污垢,久而久之就为牙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不佳,家长又没有及时帮助清洁口腔,也容易出现牙结石。例如,幼儿在喝完奶或吃完辅食后,如果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奶渍或食物残渣就可能残留并逐渐形成牙结石。
唾液成分异常
唾液中的成分如钙、磷、碳酸盐等矿物质含量异常时,会影响牙菌斑的矿化过程。如果唾液中矿物质含量较高,就更容易促使牙菌斑钙化形成牙结石。一些患有某些系统性疾病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唾液成分的改变,从而增加牙结石形成的风险。比如,患有唾液腺疾病的患者,唾液分泌量或成分可能异常,进而影响牙结石的形成。
局部解剖因素和牙齿排列不齐
牙齿排列不整齐、有拥挤或扭转的情况,会使牙齿表面存在一些不易清洁的区域,食物残渣和牙菌斑更容易堆积,从而促进牙结石的形成。例如,牙齿的点隙裂沟、牙颈部等部位本身就比较容易滞留菌斑,若牙齿排列不齐,这些部位就更难清洁,容易形成牙结石。
牙结石的危害
对牙龈的影响
牙结石会不断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长期的牙龈炎症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使牙根暴露。儿童如果长期存在牙结石刺激牙龈,可能会影响牙龈的正常发育,导致牙龈组织不健康。比如,儿童牙龈萎缩可能会影响牙齿的稳固性,进而影响恒牙的萌出和排列。
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牙结石是牙周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它会导致牙周组织发生炎症,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起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不及时处理牙结石,可能会影响牙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口腔的健康和功能。例如,青少年牙周炎如果与牙结石刺激有关,会严重影响牙齿的稳固性,对其咀嚼、发音等功能都有不良影响。
其他影响
牙结石的存在还可能引起口腔异味,因为牙结石上容易附着细菌,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会产生有异味的物质。而且,牙结石的存在会影响口腔的美观,使牙齿看起来不洁净。
牙结石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合适的牙刷和牙膏。正确的刷牙方法包括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转动刷头,清洁牙齿的每个面。儿童需要家长帮助监督和指导刷牙,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比如,家长可以在儿童3岁左右开始教其正确刷牙,每天早晚帮助清洁牙齿。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对于牙齿之间的缝隙,要定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进行清洁,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尤其是牙齿排列不齐的人群,更需要使用这些工具来辅助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牙:每6-12个月到口腔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和洁牙,由专业的口腔医生去除牙结石等口腔污垢。儿童也应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半年到口腔科检查一次,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包括牙结石的问题。
治疗方法
龈上洁治:主要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龈上牙结石。超声波洁牙机利用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过程中可能会有轻微的震动和不适,但一般可以耐受。
龈下刮治:对于龈下牙结石,需要进行龈下刮治,这是一种比较精细的操作,通过手工器械或超声龈下刮治设备去除龈下的牙结石以及病变的牙骨质等。
总之,牙结石是一种需要重视的口腔问题,通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和定期口腔保健可以有效预防牙结石的形成,一旦发现牙结石应及时就医进行处理,以维护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