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脑炎部分类型具传染性部分不具,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可通过粪-口等途径传播,儿童等易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多为自身潜伏病毒激活,免疫力低下者等易感,一般人群要注意个人卫生等,特殊人群如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一、急性病毒性脑炎是否传染
急性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炎症,部分类型具有传染性,部分则不具有。
(一)具有传染性的情况
1.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毒相关脑炎
某些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例如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这类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健康人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可能会侵入人体,进而引发脑炎。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更容易受到感染。
2.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相关脑炎
如肠道病毒中的部分类型,可通过消化道传播。被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等,健康人接触后可能感染病毒,随后病毒可能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人群聚集且卫生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此类传播风险增加,儿童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易感群体。
(二)不具有传染性的情况
一些病毒性脑炎的病毒并非通过人际间传播导致感染,例如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虽然单纯疱疹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群中,但它主要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由潜伏在体内的病毒激活而发病,并非由接触其他患者而被传染。
二、不同类型病毒引起的脑炎的传染特点及相关人群风险
(一)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
1.传染特点
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等传播。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聚集的场所容易造成暴发流行。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比如在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天甚至数周,健康儿童接触后易被感染。
2.特殊人群风险
儿童是肠道病毒脑炎的高发人群,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弱。而婴幼儿由于自身的生理特点,如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等,更容易受到肠道病毒的侵袭。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感染肠道病毒后发展为脑炎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二)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1.传染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一般不具有明显的人际间密切传染特性,多数是自身潜伏病毒的激活。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疱疹液等而感染,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2.特殊人群风险
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成人和儿童均可患病。对于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由于其自身免疫力差,更容易发生单纯疱疹病毒的再激活,从而引发脑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也是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易感人群之一。
三、预防急性病毒性脑炎传染的措施
(一)一般人群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至少20秒,可有效去除手上的病毒。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在病毒性脑炎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周围有病毒性脑炎患者,应尽量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如避免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
3.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等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儿童活动的场所。对于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可使用含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
(二)特殊人群预防
1.儿童群体
托幼机构和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玩具等进行消毒,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儿童,要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以增强免疫力。家长应按照免疫规划程序按时为儿童接种相关疫苗,如肠道病毒相关疫苗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肠道病毒引起的脑炎。
2.免疫力低下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严格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尽量减少病毒再激活的风险。在病毒性脑炎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