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结石需采取紧急止痛措施,包括休息与调整体位、适量饮水;及时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再根据结石情况进行药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还需通过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复查来预防复发,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方面处理上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紧急止痛措施
1.休息与体位调整
当尿道结石引起疼痛时,患者应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卧床休息。对于部分患者,采取屈膝侧卧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因为这样的体位可能减轻结石对尿道的刺激和压迫。例如,对于一般成年患者,舒适的屈膝侧卧位有助于放松腰部和腹部肌肉,减少因结石移动对尿道产生的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这只是临时的缓解措施,还需进一步处理。
儿童患者同样需要卧床休息,家长要帮助儿童调整到舒适的体位,避免儿童因疼痛而过度活动加重病情。儿童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不当的活动可能导致结石移动加剧,疼痛加重。
2.喝水
适量饮水有助于增加尿量,促进小结石的排出,同时也可能缓解疼痛。对于成年患者,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的水比较合适,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胀等不适。比如,分多次饮用,每次饮用200-300毫升左右。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每天饮水量在500-1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次饮用为宜,避免因饮水过多导致水中毒等情况。不过,对于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导致无法饮水的患者,不能强行饮水,需及时就医处理。
二、及时就医检查与治疗
1.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如泌尿系统超声检查,这是筛查尿道结石常用的方法之一。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尿道内结石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适用。例如,对于成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超声检查都能较好地观察尿道结石的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能有效地帮助医生了解结石状况。
必要时还可能进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等。但X线平片对于较小的结石可能显示不清晰,而且儿童患者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所以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2.根据结石情况治疗
药物治疗辅助:如果结石较小,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一些药物辅助治疗。但要注意儿童患者的药物使用禁忌,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对于成年患者,可能会使用一些缓解尿道痉挛的药物来减轻疼痛,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判断。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较小的尿道结石,可能会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尿道镜下取石等。对于儿童患者,尿道镜取石要更加谨慎,操作需轻柔,避免对儿童尿道造成损伤。
手术治疗:如果结石较大或嵌顿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例如,对于成年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手术操作的细节会根据尿道的解剖结构差异进行调整;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更要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身体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三、预防复发措施
1.饮食调整
成年患者要注意饮食均衡,减少高钙、高草酸、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例如,减少食用菠菜、动物内脏、巧克力等富含草酸、嘌呤的食物,以及牛奶、豆制品等含钙较高的食物(但也不是完全禁止,要适量)。儿童患者的饮食也需要家长严格把控,避免儿童过多食用上述食物,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2.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适量的运动,成年患者可以进行一些如散步、慢跑等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有助于促进尿液排出,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儿童患者也需要适当的运动,如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但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避免运动损伤。
定期复查,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都需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结石复发的情况,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