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分显性、隐性、混合性剥离,病因有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等,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等,通过超声等检查诊断,对母儿有严重影响,治疗需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及防治并发症,孕期要按时产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外伤,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分类
1.显性剥离:胎盘早剥后,血液冲开胎盘边缘并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外流出,即外出血。
2.隐性剥离:胎盘后形成血肿,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无阴道流血。
3.混合性剥离:隐性剥离的血液最终会穿破胎膜流至宫腔,表现为阴道流血,同时也存在胎盘后血肿。
二、病因
1.血管病变:孕妇患有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等,可导致子宫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甚至破裂出血,血液在底蜕膜层与胎盘之间形成血肿,致使胎盘剥离。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
2.机械性因素:外伤(如腹部直接受到撞击或挤压)、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胎儿下降时脐带被牵拉)等可引起胎盘早剥。比如,孕妇腹部受到外力撞击后,可能会引发胎盘早剥。
3.宫腔压力骤减: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时,人工破膜后羊水流出过快,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骤然收缩,导致胎盘早剥。
4.其他因素:高龄孕妇、吸烟、滥用可卡因、有胎盘早剥史等也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高龄孕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增加;长期吸烟的孕妇血管易发生病变,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
三、临床表现
1.腹痛:轻型胎盘早剥腹痛较轻,重型则表现为突发的持续性腹痛、腰酸、腰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多少呈正相关。
2.阴道流血:轻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无明显腹痛;重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少,或无阴道流血,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符。
3.子宫压痛:子宫往往呈高张状态,有压痛,尤其是胎盘附着处最明显。若胎盘早剥发生于子宫后壁,腹部压痛可能不明显。
4.胎儿情况: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可能导致胎儿心率异常、胎动减少等,严重时可致胎儿宫内死亡。
四、诊断
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帮助了解胎盘的位置、胎盘后是否有血肿等情况,但对于隐性胎盘早剥有时诊断较困难。超声下可见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等异常表现。
2.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贫血程度,通过凝血功能检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尤其是重型胎盘早剥可能会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凝血功能检查会有相应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降低等。
3.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可以监测胎儿的心率变化,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胎盘早剥时胎儿可能出现胎心异常。
五、对母儿的影响
1.对母体的影响:胎盘早剥可能导致产妇发生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竭、羊水栓塞等严重并发症。DIC可引起产妇全身广泛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产后出血会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进一步加重病情。
2.对胎儿的影响: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
六、治疗原则
1.纠正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的休克状况,可输入红细胞、血浆等。
2.及时终止妊娠:根据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的情况等决定分娩方式。如果是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应尽快经阴道分娩;若产妇病情恶化,胎儿尚未娩出,应立即行剖宫产术,以挽救产妇生命。
3.防治并发症:如防治DIC,给予抗凝或抗纤溶治疗;防治肾衰竭,维持尿量等。
对于孕妇来说,孕期应按时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高危因素。有高血压、肾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控制病情。在孕期要注意避免腹部外伤,尤其是孕晚期要减少剧烈活动等。如果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处理胎盘早剥,保障母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