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和根尖周炎的区别是什么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炎症,病变在牙龈缘和乳头,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通过口腔检查诊断,需去除刺激因素治疗;根尖周炎是牙根尖周围组织炎症,由牙髓炎等发展而来,分急慢性,急性有剧烈疼痛等表现,慢性多无明显症状,靠检查诊断,急性需缓解疼痛、根管治疗等,慢性需根管治疗等,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病变部位
牙龈炎: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牙龈缘和牙龈乳头,是由牙菌斑、牙结石、食物残渣等局部刺激因素引起,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龈炎的始动因子。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患病,生活中口腔卫生习惯不良、喜欢吃甜食、吸烟等人群易患,一般无牙髓及根尖周组织受累。
根尖周炎: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病变涉及牙根尖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等。多由牙髓炎发展而来,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感染途径主要是牙髓感染通过根尖孔向根尖周组织蔓延,也可由牙周感染、外伤等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牙髓炎病史或曾有牙齿外伤史等人群易患。
二、临床表现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出血较为常见,牙龈颜色可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的牙龈胀痛,无牙齿松动,牙齿的温度刺激痛等牙髓症状通常不存在。
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早期患牙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定位患牙,随着炎症发展,疼痛加剧,呈持续性、搏动性跳痛,不敢咬合,患牙有浮起、伸长感,咀嚼时疼痛明显,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检查可见患牙叩痛明显,牙龈红肿,有时可形成脓肿。
慢性根尖周炎: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在咀嚼时有不适感,患牙可存在深龋、充填体等牙体硬组织病变,牙龈上可能有窦道开口,按压窦道时有脓液溢出,X线检查可见根尖周有低密度阴影。
三、诊断方法
牙龈炎:主要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以及是否有出血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等进行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牙髓活力测试等。
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根据患牙的疼痛症状、叩痛、牙龈红肿等表现,结合患者是否有牙髓病史等不难诊断,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根尖周低密度影像。
慢性根尖周炎:主要依靠X线检查,发现根尖周有低密度阴影,再结合患者的病史等进行诊断,有时需要与牙龈炎等疾病鉴别。
四、治疗原则
牙龈炎:主要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患者需要认真刷牙,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一般经过治疗后牙龈炎症可消退,恢复健康。对于一些因不良修复体等引起的牙龈炎,还需要去除不良修复体。
根尖周炎:
急性根尖周炎:首先要缓解疼痛,通过开髓引流,让根尖周的炎症渗出物通过根管引流到口腔,减轻根尖周的压力,缓解疼痛,之后进行根管治疗,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充填根管,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如果形成脓肿,还需要切开引流。
慢性根尖周炎:主要采用根管治疗术,通过彻底清理根管内的感染物,严密充填根管,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对于一些病变较大的患者,可能需要配合根尖手术等。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患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喜欢吃零食等有关,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根尖周炎多由龋齿发展而来,家长要注意儿童的饮食,减少甜食摄入,发现儿童牙齿有疼痛等异常要及时就医。
孕妇:孕妇患牙龈炎时,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炎症可能加重,要注意口腔卫生,轻柔刷牙,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洗牙等治疗。孕妇患根尖周炎时,急性发作期要及时就医进行开髓引流等处理,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需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安全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患牙龈炎可能与全身健康状况有关,如患有糖尿病等,要控制全身疾病,同时注意口腔卫生。老年人根尖周炎的治疗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等,根管治疗等操作要轻柔,必要时可分阶段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