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可通过观察腹痛特点(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后转移固定右下腹)、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格检查(麦氏点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升高、超声可现肿大阑尾或炎性包块、CT对不典型阑尾炎价值高)来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因生理特点在各表现及检查上有不同特点需综合评估。
一、症状表现观察
(一)腹痛特点
1.起始部位: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起始于上腹部或脐周,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传导在早期与内脏神经相关,表现为内脏牵涉痛。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急性阑尾炎腹痛起始部位可能不太典型,但也多从脐周开始逐渐转移;老年人由于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相对迟钝,起始腹痛部位可能不那么明确。
2.转移过程:数小时(通常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特征性表现。但也有部分特殊情况,比如阑尾位于特殊位置时,如盆腔位阑尾,腹痛可能一开始就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后位阑尾腹痛可能主要位于右侧腰部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症状,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射性蠕动增强所致。儿童急性阑尾炎时,恶心、呕吐相对较常见,且可能较早出现;老年人因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也需关注。
2.食欲减退:患者多有食欲下降的表现,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食欲受影响。不同年龄段人群食欲减退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吃奶量减少或拒食,老年人可能表现为进食量明显减少。
二、体格检查
(一)压痛
1.麦氏点压痛: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是阑尾体表投影的位置,此处有固定的压痛是急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检查时医生用手指按压麦氏点,患者会感到明显疼痛。对于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老年人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压痛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仍需仔细按压判断。
2.其他部位压痛:如阑尾位于盆腔时,直肠指诊可发现直肠右前壁有压痛;阑尾位于后腹膜外时,可出现右侧腰部压痛等。
(二)反跳痛
腹膜受炎症刺激时可出现反跳痛,即医生按压麦氏点后迅速抬手,患者感到疼痛加剧。这提示阑尾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是腹膜炎的表现之一。儿童反跳痛的判断相对困难,需要结合患儿的表情和反应来综合判断;老年人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反跳痛可能不典型,需要谨慎评估。
(三)腹肌紧张
早期阑尾炎腹肌紧张可能不明显,当阑尾化脓、坏疽、穿孔导致腹膜炎时,可出现右下腹腹肌紧张。儿童由于腹壁较薄,腹肌紧张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老年人腹肌紧张程度可能相对较弱,因为老年人肌肉力量减弱等因素。
三、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达到(10-2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在70%-90%以上。但需要注意,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可能不太典型,有时候即使有明显炎症,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显著;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低下,白细胞升高也可能不明显,此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二)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的炎性包块等。对于儿童,超声检查是较为常用且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阑尾的形态、大小等情况;对于肥胖患者或阑尾位置较深的情况,超声检查可能受到一定限制,需要结合其他检查。
(三)CT检查
CT检查对于诊断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有较高的价值,可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病变情况,如阑尾增粗、周围渗出等。但对于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老年人进行CT检查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通过对症状表现的密切观察、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合理选择辅助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急性阑尾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在早期发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自的生理特点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