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红肿的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有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有内分泌紊乱(青春期、孕期、更年期女性易受影响)、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可致牙龈红肿出血)、其他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因抵抗力下降致牙龈炎症,艾滋病患者易出现牙龈机会性感染红肿)。
一、局部因素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由细菌、唾液等成分组成,长期附着在牙齿表面,如果不及时清除,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牙结石是牙菌斑矿化形成的,比牙菌斑更坚硬,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反应,使得牙龈红肿、易出血。例如,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牙菌斑和牙结石的人群,牙龈炎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口腔卫生良好的人群。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如果口腔卫生习惯不佳,也容易出现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从而导致牙龈红肿;成年人如果不注意日常刷牙和使用牙线等清洁措施,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可能口腔内环境更易受影响,也可能增加牙菌斑和牙结石堆积导致牙龈红肿的风险。
2.食物嵌塞
当食物残渣嵌入牙齿邻面间隙时,会压迫牙龈组织,并且为细菌滋生提供条件。细菌在嵌塞的食物周围繁殖,产生有害物质,刺激牙龈,引起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比如,进食芹菜等粗纤维食物时,如果牙齿之间的接触关系不好,就容易发生食物嵌塞。
儿童在换牙期,牙齿的排列可能还未完全整齐,容易出现食物嵌塞;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松动等原因,也较易发生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牙龈红肿。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牙龈敏感性增加,加上可能的口腔卫生状况改变,更容易出现食物嵌塞导致的牙龈红肿。
3.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补牙材料边缘不密合等不良修复体,会持续摩擦牙龈组织,或者刺激牙龈周围的软组织,引起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例如,假牙的基托边缘如果过长或过锐,会不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疼痛。
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遇到不良修复体的问题,老年人安装假牙的情况较多,所以相对更易出现因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红肿;女性如果因为美观等原因进行一些不恰当的牙齿修复操作,也可能面临不良修复体引发牙龈问题的情况。
二、全身因素
1.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出现牙龈红肿。例如,青春期牙龈炎在青春期人群中较为常见,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等。
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组织变得敏感,容易发生牙龈炎症,导致牙龈红肿。而且孕期女性可能口腔卫生维护相对不够,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
更年期女性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相关的牙龈问题,牙龈组织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等因素的影响而红肿。
2.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的白细胞在牙龈组织中浸润,会导致牙龈肿胀、出血,牙龈颜色暗红或苍白,同时可能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如发热、贫血等。研究发现,约有10%-30%的白血病患者以牙龈肿胀为首发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牙龈容易自发性出血,并且会伴有牙龈红肿的表现。这类患者的牙龈出血往往不易止住,需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治疗来改善牙龈状况。
血友病患者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且出血情况可能比较严重,需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避免牙龈损伤加重出血和红肿。
3.其他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更容易滋生,牙龈炎症的发生率较高,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且不易愈合。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而牙龈炎症是牙周炎的早期表现之一。
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口腔内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包括牙龈的感染,可出现牙龈线性红斑等表现,牙龈红肿是其中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且病情进展可能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