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有血压测量和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包含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头颅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头颅CT、头颅MRI(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各检查从不同方面评估脑动脉硬化情况及相关病变。
一、体格检查
1.血压测量:脑动脉硬化患者常伴有血压异常,如高血压,通过血压计测量上臂血压,了解血压水平,高血压是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血压正常范围不同,一般成年人收缩压正常范围为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若超出此范围需进一步关注。
2.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肌力、肌张力、反射等情况,脑动脉硬化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肌力减退、反射异常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神经系统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成人则有相对稳定的神经功能模式,通过检查可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脑动脉硬化影响。
二、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血脂异常是脑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脑动脉硬化关系密切,正常总胆固醇水平一般<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若这些指标异常升高,提示有脑动脉硬化风险。不同性别在不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范围略有不同,如绝经前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能相对低于同龄男性,但总体遵循上述大致范围。
2.血糖检查:血糖升高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脑动脉硬化发展,通过血糖检测了解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情况,正常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若血糖异常升高,需警惕脑动脉硬化相关风险,不同年龄人群血糖正常范围基本一致,但儿童糖尿病有其特殊类型和表现。
3.同型半胱氨酸检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一般<10μmol/L,若升高,会增加血管损伤和血栓形成风险,不同性别、年龄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范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有不同水平,如长期酗酒、营养不良者可能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头颅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颅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帮助评估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脑动脉血流速度有一定差异,一般儿童脑动脉血流速度相对较快,随着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变化,通过TCD检查能发现脑动脉硬化早期的血流异常改变。
颈部血管超声:能清晰显示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等情况,颈动脉与脑动脉相连,颈部血管超声是评估脑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正常颈动脉IMT一般<0.9mm,若IMT增厚或有斑块形成,提示有脑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风险,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颈部血管超声表现有一定参考范围,如老年人群相对更易出现IMT增厚和斑块。
2.头颅CT检查:可发现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实质改变,如脑梗死、脑萎缩等情况,通过头颅CT平扫能观察脑部结构,对于脑动脉硬化继发的病变有一定诊断价值,不同年龄人群头颅CT表现有差异,儿童头颅CT正常结构与成人不同,成人脑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脑实质不同程度的萎缩等改变。
3.头颅MRI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更清晰显示脑动脉的形态、狭窄程度等,比CT血管成像(CTA)对血管的显示更具优势,可早期发现脑动脉的狭窄、闭塞等脑动脉硬化相关血管病变,不同年龄人群MRA表现有一定特点,如儿童脑动脉MRA表现与成人不同,成人脑动脉硬化时MRA可显示相应动脉的异常改变。
磁共振成像(MRI):不仅能观察脑动脉情况,还能更精确地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对于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灶、梗死灶等显示更敏感,能更早发现脑实质的细微病变,不同年龄人群MRI表现有差异,儿童脑部MRI正常结构与成人不同,成人脑动脉硬化在MRI上可出现相应的信号改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