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可从多方面着手,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日常刷牙并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定期口腔检查,成年人至少每年一次,儿童从乳牙萌出起每半年一次;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咀嚼槟榔;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来实现,以降低患牙龈癌等疾病风险。
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尤其是牙齿排列不整齐或牙缝较大的人群,能更全面地清洁口腔,降低牙龈周围菌斑积聚的风险。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牙齿情况合理使用牙线,而儿童在家长帮助下,当牙齿缝隙较大时,家长可适当使用牙线帮助清洁,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牙龈。
定期口腔检查
成年人: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全面检查,包括口腔视诊、探诊等,及时发现口腔内的异常情况,如牙龈颜色、形态、质地的改变,有无溃疡、肿物等。有口腔疾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佩戴不合适假牙等高危因素的成年人,应缩短口腔检查间隔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可能的病变并及时处理。
儿童: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就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通常每半年一次。儿童时期是口腔发育的关键阶段,早期发现口腔问题如乳牙龋齿、牙列不齐等并及时干预,有助于预防后续可能出现的口腔健康问题,降低牙龈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是牙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口腔黏膜,损伤牙龈组织,长期吸烟可增加牙龈癌的发病几率。饮酒过量也会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削弱口腔的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成年人应尽量戒烟,减少饮酒量,男性每天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儿童及青少年则应避免接触烟草和酒精,因为他们的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不良习惯对口腔健康的危害更大。
避免咀嚼槟榔:长期咀嚼槟榔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这是一种癌前病变,进而可能发展为牙龈癌等口腔癌。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应远离槟榔,尤其是有咀嚼槟榔习惯的人群,应尽快戒除,以降低患牙龈癌的风险。
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治疗龋齿:龋齿若不及时治疗,病变会逐渐向深层发展,累及牙髓、根尖周组织,还可能引起牙龈炎症等。一旦发现龋齿,应尽早进行补牙等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牙龈及周围组织健康。儿童龋齿较为常见,家长要关注儿童牙齿情况,发现龋齿后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避免龋齿引发更严重的口腔问题。
处理牙周疾病:牙周炎等牙周疾病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长期的牙周炎症刺激是牙龈癌的潜在诱因。对于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接受牙周治疗,如洗牙、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维护牙龈和牙周组织的健康。成年人若患有牙周疾病,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儿童若存在乳牙牙周问题,也需及时处理,防止影响恒牙的发育和口腔健康。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水果(橙子、苹果等)、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护牙龈组织的健康;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和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口腔及全身的健康发育,家长要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饮食,确保营养均衡。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口腔组织的新陈代谢。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儿童则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如每天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进行奔跑、跳绳等运动,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的重要时期,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儿童睡眠时间根据年龄不同有所差异,一般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学龄儿童每天需要10小时左右。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系统包括口腔组织的正常功能维持和修复,从而降低患牙龈癌等疾病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