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中毒性脑病是长期大量饮酒致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疾病,因酒精及代谢产物毒性和营养缺乏致脑功能障碍,有Wernicke脑病、Korsakoff综合征、酒精性痴呆等表现,通过病史、神经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需戒酒、补营养及对症支持,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酒精中毒性脑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对大脑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脑功能出现一系列障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长期大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大部分在肝脏代谢,少量经肺和肾排出,长期大量饮酒使得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持续作用于神经系统。例如,酒精可干扰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代谢和传递,如γ-氨基丁酸、谷氨酸等神经递质的平衡被打破,进而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营养缺乏:长期饮酒者往往饮食不规律,导致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其中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尤为重要,维生素B1是糖代谢过程中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酶,缺乏时会影响丙酮酸的代谢,导致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障碍,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三、临床表现
Wernicke脑病:多发生于长期酗酒者,典型表现为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和精神障碍三联征。眼外肌麻痹可表现为眼球震颤、外直肌麻痹等;共济失调主要是躯干和下肢的共济失调,患者走路不稳;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谵妄等。
Korsakoff综合征:多在Wernicke脑病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表现为近事遗忘、虚构、定向障碍等。患者对近期发生的事情不能记忆,但对远期往事可能保持相对较好的记忆,同时可能伴有虚构症状,即患者会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情来填补记忆空白。
酒精性痴呆: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进行性痴呆,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如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下降,语言障碍,人格改变等,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丧失。
四、诊断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酒史,包括饮酒的年限、酒精摄入量等。一般来说,长期每日饮酒量超过一定标准(如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超过40g,女性超过20g,持续5年以上)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性脑病。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发现有无眼外肌麻痹、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体征。
辅助检查:
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组织萎缩、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扩大等改变,尤其是Wernicke脑病患者头颅MRI可见第三脑室周围、导水管周围、第四脑室周围等部位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改变。
实验室检查:血清维生素B1水平降低,血常规可发现红细胞减少等营养缺乏相关的表现。
五、治疗
戒酒:这是治疗的关键步骤,帮助患者脱离酒精环境,可通过药物辅助戒酒等方式。
补充营养:补充大量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以改善营养缺乏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于共济失调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等支持治疗。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肝肾功能减退,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酒精中毒性脑病,且发生后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调整营养补充等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
儿童:儿童一般不存在长期大量饮酒的情况,但如果有因家庭环境等特殊原因导致接触酒精的情况,也可能引发类似神经系统损伤,但相对少见。对于儿童,主要是预防接触酒精,一旦发现相关神经系统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排查。
女性:女性对酒精的代谢与男性有所不同,相同饮酒量下女性可能面临更高的酒精相关健康风险,包括酒精中毒性脑病。女性在饮酒相关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中,需特别关注自身饮酒情况,在治疗酒精中毒性脑病时,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
有基础病史者:如有肝脏疾病、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等的患者,发生酒精中毒性脑病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复杂。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例如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在补充营养等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对肝脏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以兼顾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