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脚后跟开裂不一定是糖尿病足,非糖尿病患者多因皮肤干燥等,糖尿病患者出现需警惕。糖尿病足有早期和进展期表现,诊断需依据糖尿病病史、足部检查及辅助检查。非糖尿病患者要做好皮肤和生活方式护理,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护足部、定期体检,老年糖尿病患者更要加强关注。
一、冬天脚后跟开裂是否为糖尿病足的判断
冬天脚后跟开裂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足,但糖尿病患者出现脚后跟开裂需警惕糖尿病足可能。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相关。非糖尿病患者冬天脚后跟开裂多与皮肤干燥、缺乏油脂滋润等因素有关。
(一)非糖尿病患者冬天脚后跟开裂原因及特点
1.皮肤干燥因素: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相对减弱,皮肤缺乏足够的水分和油脂滋润,尤其是足跟部皮肤较厚,角质层相对更易缺水,从而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出现开裂。这种情况一般仅表现为足跟部皮肤的干裂,无下肢血管、神经的典型病变表现,局部无感染征象时一般不伴有红肿、流脓等情况,通过加强皮肤保湿护理等措施多可改善。
2.其他因素:过度摩擦,如长时间行走、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也可能导致冬天脚后跟开裂,通常有明确的摩擦史可寻,开裂部位与摩擦部位相关。
(二)糖尿病患者冬天脚后跟开裂需警惕糖尿病足情况
1.神经病变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可能无法及时察觉足跟部皮肤的细微损伤,进而导致损伤加重发展为开裂等情况。同时,神经病变还会使足部皮肤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弹性差,更容易出现开裂。
2.血管病变影响:糖尿病血管病变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足跟部组织供血不足,影响皮肤的修复能力,使得开裂后不易愈合,且容易继发感染。若同时合并感染,还会出现足跟部红肿、疼痛、流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等更严重的糖尿病足表现。
二、糖尿病足相关表现及诊断要点
(一)糖尿病足的典型表现
1.早期表现:足部皮肤干燥、脱皮、皲裂,颜色改变(如呈暗红色),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蚁走感等)。
2.进展期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足部溃疡、感染,溃疡可深达皮肤深层、肌肉甚至骨骼,局部有红肿、渗液、脓性分泌物,伴有异味,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足坏疽,分为干性坏疽(足部干燥、发黑、坏死)和湿性坏疽(足部湿润、肿胀、化脓等)。
(二)糖尿病足的诊断要点
1.糖尿病病史: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诊断,且病程较长者更易发生糖尿病足。
2.足部检查:详细检查足部皮肤情况,包括有无开裂、溃疡、感染等,评估足部感觉(如通过尼龙丝检查触觉、音叉检查振动觉等)、温度、血液循环情况(如触摸足背动脉搏动等)。
3.辅助检查:如足部血管超声可评估足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评估神经病变情况,创面分泌物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菌等,有助于明确糖尿病足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三、预防及应对建议
(一)非糖尿病患者
1.皮肤护理:冬季注意保持足部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泡脚后,及时涂抹具有保湿作用的护肤品,如凡士林等,保持足跟部皮肤滋润。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摩擦足部。
2.生活方式:适当增加饮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从内在补充皮肤所需营养物质,维持皮肤正常代谢。
(二)糖尿病患者
1.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稳定在合理范围内,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足部护理: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有无开裂、破损等情况,保持足部清洁,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若出现足跟开裂等情况,及时进行保湿处理,必要时就医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相关病变,若有感染等情况需及时抗感染等治疗。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足部及全身相关检查,包括足部感觉、血管情况等检查,以及时发现糖尿病足早期病变并干预。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更加迟钝,更应加强足部自我检查及护理,家人也应协助观察老人足部情况,因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相对更高,且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