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与遗传、衰老、生活方式及疾病等多因素相关。约10%患者有家族遗传史,特定基因突变为发病因素之一;衰老致大脑结构功能退变,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缺乏认知刺激、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增加风险;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头部外伤等疾病也会提升患病几率。
一、遗传因素
1.家族遗传倾向:约1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研究表明,某些特定基因的突变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APP)、早老素1基因(PS1)和早老素2基因(PS2)等。这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大脑中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等病理改变,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其发病年龄可能相对较早,且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起到重要的起始作用,家族中有相关病史的老年人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认知功能变化。
二、衰老相关因素
1.大脑结构与功能退变: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大脑中的神经元会逐渐减少,突触功能也会衰退。例如,海马体是与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随着年龄增加,海马体的体积会缩小,神经元活性降低,影响记忆的形成和存储等功能,从而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几率。这种衰老导致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是老年痴呆症发生的重要内在基础因素,年龄越大,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
三、生活方式因素
1.缺乏认知刺激:长期处于缺乏认知刺激的生活环境中,如很少参与阅读、学习新技能、社交互动等活动,大脑的认知储备会逐渐降低。大脑需要不断通过各种认知活动来保持活跃和功能,缺乏刺激会使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衰退,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例如,经常参与智力游戏、学习一门新语言等认知刺激活动的老年人,相对而言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较低。
2.不健康的饮食结构:长期高盐、高油、高糖饮食以及缺乏蔬菜水果、优质蛋白质等均衡营养摄入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影响血管健康和大脑的营养供应。高油高盐饮食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大脑的血液灌注,使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不利于大脑正常功能维持;缺乏蔬菜水果中的抗氧化物质等营养成分,会增加大脑氧化应激损伤的风险,进而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3.缺乏体育锻炼:缺乏规律的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同时,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身体分泌一些有益的神经递质等物质,对大脑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长期不运动的老年人,其身体和大脑的机能衰退速度可能更快,患老年痴呆症的概率相对较高。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每周坚持数次30分钟以上的快走等运动,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四、疾病相关因素
1.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会损害脑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例如,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承受过高压力,导致血管弹性减退、狭窄等,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脑卒中有可能直接损伤大脑组织,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都会对大脑的认知功能区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这些心血管疾病都会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要积极控制病情,以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几率。
2.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引起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狭窄和硬化,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同时,高血糖还会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损害与认知相关的神经通路。长期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在稳定合理的范围,以减少对大脑神经和血管的损害,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3.头部外伤:既往有头部外伤史,尤其是重度头部外伤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头部外伤可能会导致大脑组织的损伤、出血等情况,虽然当时可能症状缓解,但大脑内部可能存在慢性的病理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损伤会逐渐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增加老年痴呆症的发病可能性。有头部外伤史的老年人需要定期监测认知功能,注意自身认知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