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尿潴留的病因包括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机械性梗阻有前列腺增生(中老年男性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渐增,增生使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等)、尿道狭窄(尿道外伤、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等致管径变小)、膀胱颈梗阻(膀胱颈纤维化、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堵塞出口);动力性梗阻有神经系统病变(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病变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药物因素(抗胆碱能等药物抑制逼尿肌收缩或增高尿道括约肌张力)、低龄儿童(先天性疾病、长时间不排尿等)、女性特殊情况(盆腔脏器脱垂、产后膀胱颈部水肿等)。
一、机械性梗阻
1.前列腺增生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前列腺组织逐渐增生,会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狭窄,从而引起急性尿潴留。一般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率逐渐增加,60岁时约50%会出现相关症状,80岁时可达80%。
病理机制: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体积增大,向尿道内突出,占据尿道空间,阻碍尿液的排出。增生的前列腺组织还会刺激局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尿道梗阻。
2.尿道狭窄
生活方式因素:尿道狭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尿道外伤(包括骨盆骨折、会阴部骑跨伤等导致的尿道损伤未得到正确修复)、尿道感染(慢性尿道炎反复发作可导致尿道瘢痕形成)等。长期留置导尿管也可能引起尿道狭窄,这与导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有关。
病理表现:尿道狭窄处管径变小,尿液通过受阻,当梗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急性尿潴留。例如,严重的尿道狭窄可使尿道内径明显缩小,尿液无法顺利通过尿道排出膀胱。
3.膀胱颈梗阻
病史因素:一些患者可能有膀胱颈纤维化等病史,膀胱颈部位的组织发生病变,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梗阻。此外,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也可能堵塞膀胱出口,造成机械性梗阻,引发急性尿潴留。膀胱结石可直接阻塞尿道内口,影响尿液从膀胱排出;膀胱肿瘤生长在膀胱颈部或突入尿道内,会阻碍尿液流出。
二、动力性梗阻
1.神经系统病变
年龄与病史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脊髓损伤等,可影响控制膀胱排尿的神经传导通路。例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脊髓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被破坏,膀胱的排尿功能失去正常的神经调控,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尿道括约肌痉挛,引起尿潴留。多见于中老年人有脑血管疾病病史或外伤导致脊髓损伤的情况。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糖尿病性神经病变,长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引起神经病变,影响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从而引发急性尿潴留。
病理生理:神经系统病变使得膀胱的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功能紊乱。当逼尿肌收缩无力时,无法产生足够的力量将尿液排出;而尿道括约肌痉挛时,又会阻碍尿液的排出,最终导致急性尿潴留的发生。
2.药物因素
生活方式与用药史因素:某些药物可引起尿潴留,如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等)、某些抗抑郁药等。长期服用这些药物的患者,如果本身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潜在因素,就更容易诱发急性尿潴留。例如,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后,会进一步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同时可能使尿道括约肌张力增高,从而加重排尿困难,导致尿潴留。
药理作用:抗胆碱能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膀胱逼尿肌的M受体,使逼尿肌松弛,收缩力减弱;同时还可能使尿道括约肌张力增加,两者共同作用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发急性尿潴留。
3.其他因素
低龄儿童:低龄儿童急性尿潴留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例如,先天性尿道畸形、后尿道瓣膜等先天性疾病可导致排尿梗阻。另外,长时间不排尿、精神紧张等也可能引起动力性梗阻。低龄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膀胱排尿的调控能力较弱,如果突然受到精神刺激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导致尿潴留。
女性特殊情况:女性急性尿潴留可能与盆腔脏器脱垂有关,如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脱垂的脏器压迫尿道,引起梗阻。此外,女性在产后也可能出现尿潴留,多与分娩过程中膀胱颈部水肿、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及产后会阴伤口疼痛导致患者不敢用力排尿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