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诊断可通过症状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进行。症状表现有全身乏力、低热、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隐痛等,不同年龄段有差异;实验室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变化)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丙肝、甲肝、戊肝相关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有腹部超声(观察肝脏等情况)和CT检查(显示肝脏形态等);肝活检是诊断金标准但有创,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症状表现观察
肝炎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全身及消化道等症状。全身方面,部分患者会有乏力感,且这种乏力感可能较为明显,即使经过休息也难以缓解;还可能出现低热情况,但一般体温不会过高,多在37.5-38℃左右。消化道症状上,会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表现,进食油腻食物后可能会加重恶心等不适。另外,有些患者可能会有右上腹隐痛的症状,这是因为肝脏所在位置出现不适。不同年龄段人群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肝炎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能有精神差、哭闹不安等情况;老年人肝炎症状可能不典型,乏力等表现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
二、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ALT和AST含量较低。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和AST释放入血,导致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一般来说,ALT升高更为敏感,多种肝炎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都会引起ALT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往往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相关。
胆红素: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肝细胞受损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可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如果是肝细胞性黄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会升高,而且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一般在30%-60%之间;如果是梗阻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间接胆红素升高不明显。
白蛋白: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场所,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白蛋白水平降低会影响机体的胶体渗透压等功能,严重时可出现腹水等情况。
2.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HBsAg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HBsAb阳性可能是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可能是感染乙肝病毒后恢复并产生了抗体。HBeAg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eAb阳性通常表示病毒复制减弱,传染性降低。HBcAb阳性表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抗体: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感染了丙肝病毒,需要进一步进行丙肝病毒RNA检测来明确是否处于病毒复制状态。如果丙肝病毒RNA阳性,则可确诊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甲肝抗体:甲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了甲肝病毒,甲肝IgG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甲肝病毒并产生了免疫力。
戊肝抗体:戊肝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戊肝病毒感染,戊肝IgG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戊肝病毒。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超声:可以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肝炎患者肝脏可能出现肿大,实质回声可能不均匀。通过超声还可以观察胆囊、胆管等情况,排除胆道梗阻等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对于儿童进行超声检查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惊吓和损伤;老年人进行超声检查时,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腹部脏器结构改变等情况。
2.CT检查:CT检查对于肝脏病变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有无占位性病变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的肝炎病变,CT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剂量,在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要谨慎选择。
四、肝活检
肝活检是诊断肝炎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明确肝炎的类型、炎症程度等。但肝活检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才会考虑进行。对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进行肝活检时要充分评估风险,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