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有腹痛(初始中上腹或脐周痛,后转移固定右下腹,不同类型腹痛特点不同)、胃肠道症状(早期恶心呕吐,晚期盆腔位有腹泻等,弥漫性腹膜炎有腹胀等)、全身症状(早期体温正常,炎症重有低热,穿孔腹膜炎有高热及中毒症状)等症状;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单纯、不适合手术或发病超72小时已包裹的,用抗生素等治疗并观察病情;手术用于诊断明确的急性及慢性阑尾炎,有开腹和腹腔镜术式,术后需一般护理、引流处理及抗感染等,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症状不典型易延误诊断需尽早手术并控基础病,妊娠期女性症状体征不典型易漏误诊,优先考虑对胎儿影响小的手术且操作轻柔。
一、阑尾炎的症状
(一)腹痛
1.初始表现:多数患者初始为中上腹或脐周疼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定位不精确。一般持续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此为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但并非所有患者都有此表现,尤其是特殊类型阑尾炎。
2.不同类型阑尾炎腹痛特点: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轻度隐痛。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阵发性胀痛和剧痛。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持续性剧烈腹痛。
慢性阑尾炎:右下腹部反复发作的隐痛,可因进食不当、劳累等诱发。
(二)胃肠道症状
1.早期:恶心、呕吐常见,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程度较轻。
2.晚期:盆腔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可引起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因麻痹性肠梗阻出现腹胀、排气排便减少等表现。
(三)全身症状
1.发热:早期体温多正常,随着炎症加重,可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时,可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小儿患者体温升高较明显。
2.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感染中毒表现,尤其是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感染中毒症状更重。
二、阑尾炎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
单纯性阑尾炎,炎症较轻。
患者不适合手术,如存在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
发病已超过72小时,炎症已形成包裹的阑尾炎。
2.治疗措施:
抗生素治疗: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通过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控制阑尾的炎症。
观察病情: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包括腹痛是否加重、体温是否持续升高、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是否升高等。小儿患者非手术治疗时更需严密监测,因为小儿病情变化较快。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
诊断明确的急性阑尾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应尽早手术。
慢性阑尾炎确诊后,也应手术切除阑尾。
2.手术方式:
开腹阑尾切除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右下腹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切除阑尾。对于阑尾炎症较重、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的患者,开腹手术更便于操作,能更好地清理感染病灶,但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相对可能稍高。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诊断不明确、怀疑其他疾病需要探查,以及肥胖患者等。但对于阑尾炎症严重、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的患者,可能中转开腹。
3.术后处理:
一般护理: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等。小儿患者术后要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引流处理:若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可能放置腹腔引流管,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按时更换引流袋等。
抗感染治疗:继续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复发,尤其是小儿患者,更要注意预防切口感染等。
特殊人群方面,对于老年患者,阑尾炎症状可能不典型,腹痛较轻,但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容易延误诊断,所以老年患者一旦怀疑阑尾炎,应尽早评估并考虑手术治疗,同时要注意其基础疾病的控制,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手术和术后恢复的影响。对于妊娠期女性,妊娠中晚期患阑尾炎时,随着子宫增大,阑尾位置改变,腹痛和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和误诊,治疗上需充分考虑胎儿的情况,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一般优先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操作要轻柔,避免刺激子宫引起流产或早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