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微创手术安全性较高,但仍有短期和长期危害。短期危害包括麻醉相关风险(儿童易呼吸抑制、躁动,成人有过敏、后遗效应及穿刺致神经损伤等)和手术操作相关局部损伤(气腹压过高影响脏器血供、误损伤脏器及血管损伤等);长期危害有补片相关问题(感染、排异反应)和疝复发相关风险(儿童因生长发育等,成人因基础疾病、重体力劳动等易复发),了解危害助医患权衡利弊、术前评估以降危害概率。
一、短期危害
(一)麻醉相关风险
1.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麻醉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例如,小儿可能更容易出现麻醉后呼吸抑制的情况,因为小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较为敏感。而且小儿在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躁动等情况,增加了意外损伤的风险。
成人:成人可能存在对麻醉药物过敏的情况,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危及生命。另外,部分成人在术后可能会出现麻醉后遗效应,如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影响术后的早期恢复。
2.其他麻醉相关问题
穿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不过这种情况较为少见。比如在进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时,穿刺套管的放置可能会误伤到附近的神经,但通过精准的操作可以大大降低这种风险。
(二)手术操作相关的局部损伤
1.对腹腔脏器的影响
在腹腔镜疝气微创手术中,需要建立气腹来提供操作空间,过高的气腹压可能会影响腹腔脏器的血液供应。对于老年人或者本身存在腹腔脏器循环功能不佳的患者,气腹压过高可能会加重肠道等脏器的缺血情况。例如,有研究表明,当气腹压超过15mmHg时,肠道的血流会明显减少,长时间的气腹压升高可能导致肠黏膜损伤等情况。
手术操作过程中可能会误损伤腹腔内的其他脏器,如在寻找疝环或者进行疝修补操作时,可能会不小心损伤到膀胱、肠管等。不过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严重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已经非常低,但仍有一定的发生概率。
2.对血管的影响
血管损伤也是疝气微创手术可能出现的短期危害之一。在分离组织或者放置补片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腹壁下血管等。如果损伤较大的血管,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例如,损伤腹壁下动脉时,可能会导致局部大量出血,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甚至需要中转开腹进行止血处理。
二、长期危害
(一)补片相关问题
1.补片感染
虽然疝气微创手术中使用的补片大多是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但仍有发生补片感染的可能。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补片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一旦发生补片感染,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严重时需要取出补片,这会影响疝气修补的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治疗成本。
2.补片排异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会对补片产生排异反应。这种排异反应可能表现为局部的炎症反应,持续的炎症刺激可能会导致疝复发或者其他不良后果。不同患者对补片的排异反应程度不同,一些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局部不适,而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排异表现,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来处理排异反应。
(二)疝复发相关风险
1.不同年龄因素对疝复发的影响
儿童:儿童疝气微创手术后疝复发的风险相对成人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如果是先天性疝气或者存在一些影响疝修补效果的因素,如患儿术后哭闹过于剧烈等,可能会增加疝复发的风险。例如,先天性腹股沟疝的儿童,术后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腹压,如频繁哭闹导致腹压升高,就可能使修补的疝环再次出现疝内容物突出的情况。
成人:成人疝复发的风险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的基础疾病、术后是否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等。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基础疾病的成人患者,术后如果这些基础疾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腹压持续升高,就容易导致疝复发。另外,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也相对更容易出现疝复发的情况。
疝气微创手术总体来说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有助于患者和医生更好地权衡手术的利弊,在手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