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失禁是不能自主控尿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分真性和假性,病因有先天后天,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处理针对病因及护理;尿潴留是膀胱内尿液积聚不能排出,有急性慢性,病因也分先天后天,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处理有紧急处理和针对病因治疗,二者在多方面有明显区别,家长发现宝宝排尿异常需及时就医诊治。
一、定义与概念
宝宝尿失禁:是指宝宝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真性尿失禁多因尿道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导致,尿液持续流出,膀胱处于空虚状态;假性尿失禁通常是由于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从过度膨胀的膀胱中不自主流出。
宝宝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排出。主要是由于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膀胱内尿液越积越多,膀胱体积增大。
二、临床表现差异
尿失禁
症状表现:宝宝会不自主地出现尿液流出情况,可能在任何时候,比如睡眠中、活动时等都可能有尿液排出。对于真性尿失禁的宝宝,可能同时伴有尿道局部的异常,如尿道裂等情况;假性尿失禁的宝宝可能之前有排尿困难的表现,之后出现不自主排尿。
年龄相关影响:新生儿期若出现尿失禁,需考虑先天性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等问题,如先天性膀胱尿道畸形等;婴幼儿期尿失禁可能与神经发育不完善、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刺激膀胱,导致不自主排尿。
尿潴留
症状表现:宝宝会出现下腹部膨隆,触摸可感觉到胀满的膀胱,宝宝可能有哭闹不安等表现,因为膀胱充盈引起不适。如果是急性尿潴留,宝宝突然不能排尿,下腹部迅速胀满;慢性尿潴留可能有排尿次数减少、尿线变细等逐渐加重的表现。
年龄相关影响:新生儿尿潴留可能与出生时的泌尿系统梗阻有关,如后尿道瓣膜等;婴儿期尿潴留可能与便秘压迫膀胱、泌尿系统感染导致的尿道水肿梗阻等有关。
三、病因区别
尿失禁
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脊柱裂,可影响神经对膀胱的控制,导致尿失禁;先天性尿道下裂等尿道畸形也可能引起尿失禁。
后天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等,炎症刺激膀胱黏膜,使膀胱敏感性增高,可导致尿失禁;头部外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影响神经对排尿中枢的调控,引起尿失禁。
尿潴留
先天性因素:先天性尿道狭窄、先天性膀胱颈梗阻等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可引起尿潴留。
后天性因素:便秘时干结的粪便压迫膀胱,导致膀胱出口梗阻,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引起尿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可导致尿道梗阻,引发尿潴留;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影响膀胱逼尿肌功能,也可导致尿潴留。
四、诊断方法差异
尿失禁
体格检查:检查宝宝尿道局部情况,如有无畸形、损伤等;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有无神经系统病变影响排尿。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尿动力学检查可评估膀胱和尿道的功能,判断尿失禁的类型及原因,如通过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等明确膀胱和尿道的动力和阻力情况。
尿潴留
体格检查:触摸下腹部确定膀胱是否胀满,叩诊下腹部了解膀胱浊音界。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看到膀胱内尿液的潴留情况,测量膀胱残余尿量;尿常规检查判断有无泌尿系统感染;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评估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功能,查找尿潴留的原因。
五、处理原则不同
尿失禁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尿失禁,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先天性尿道畸形等结构异常引起的,可能需要手术矫正等治疗。
护理措施:对于有尿失禁的宝宝,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尿湿的衣物和尿布,预防尿布疹等皮肤问题。
尿潴留
紧急处理:急性尿潴留时可先尝试诱导排尿,如让宝宝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等;如果诱导排尿无效,可能需要进行导尿术,引流膀胱内的尿液,缓解膀胱胀满。
针对病因治疗:如因便秘导致的尿潴留,需治疗便秘,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等;如果是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引起的尿潴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纠正结构异常。
宝宝尿失禁和尿潴留在定义、临床表现、病因、诊断及处理原则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家长若发现宝宝有排尿异常情况,应及时带宝宝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