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因原发综合征、胸内淋巴结结核及不同年龄组而有差异。原发综合征X线原发病灶多在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边缘模糊,淋巴管炎难显,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呈团块等影;CT原发病灶为片状等影,淋巴管炎为细线状影,淋巴结结核肿大可测。胸内淋巴结结核X线为肺门肿块或纵隔增宽;CT可显纵隔等区肿大淋巴结,能鉴别良恶性。儿童原发综合征常见,原发病灶广,肺门淋巴结结核多且肿大明显;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常见,原发病灶小且边缘清,还需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一、原发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一)原发综合征
1.X线表现
原发病灶多位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表现为类圆形或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年龄较小儿童原发病灶范围可能较广,甚至可占据一肺段或肺叶。例如,在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中,约50%-90%的原发病灶位于肺上叶下部和下叶上部。
淋巴管炎表现为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条索状阴影,因淋巴管炎本身X线显示较困难,常因原发病灶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同时存在而被掩盖。
肺门或纵隔淋巴结结核表现为肺门区域淋巴结肿大,可呈团块状、分叶状或边缘清楚的结节状阴影。在婴幼儿中,肺门淋巴结结核相对更常见且肿大程度可能更明显,这与婴幼儿淋巴系统发育特点有关,其淋巴-造血系统活跃,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相对强烈。
2.CT表现
原发病灶在CT上可清晰显示为肺内的片状、结节状或磨玻璃样密度影,边界多不清楚。对于儿童患者,CT能更敏感地发现原发病灶的细微改变,尤其是当原发病灶较小时。
淋巴管炎在CT上表现为从原发病灶向肺门走行的细线状或条索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可能有轻度强化。
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在CT上显示淋巴结肿大更为直观,可呈单个或多个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融合,CT可准确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青少年患者中,淋巴结肿大的形态学特征对于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若淋巴结呈环形强化,提示可能有干酪样坏死等情况。
(二)胸内淋巴结结核
1.X线表现
可表现为肺门肿块影,边缘清楚或模糊。边缘清楚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模糊的可能是肿大的淋巴结与周围肺组织炎症相互影响所致。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有差异,儿童胸内淋巴结结核肺门肿块相对更常见,且肿大程度可能较重,而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肺门肿块相对儿童可能稍轻,但也需结合具体病情判断。
还可表现为纵隔增宽,尤其是气管旁、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时,可导致纵隔影增宽。对于儿童,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能影响纵隔的正常解剖结构,需要密切关注对呼吸等功能的潜在影响。
2.CT表现
胸内淋巴结结核在CT上可清晰显示纵隔内及肺门区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情况可准确评估。肿大的淋巴结可为单发或多发,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不均匀密度可能与淋巴结内的干酪样坏死有关。在老年患者中,胸内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需与其他纵隔病变相鉴别,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其他基础疾病,如肺癌、纵隔肿瘤等,通过CT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淋巴结结核增强扫描多呈环形强化或边缘强化,而恶性病变多为不均匀强化且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三)不同年龄组的影像学差异
1.儿童
儿童原发性肺结核中,原发综合征相对常见,且原发病灶范围可能较广,肺门淋巴结结核发生率较高且肿大明显。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儿童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较为强烈,容易引起较广泛的肺部及淋巴结病变。例如,婴儿期原发性肺结核,由于其淋巴-血行播散倾向较高,影像学上除了肺部原发病灶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外,还可能较早出现血行播散的表现,如粟粒样阴影,但原发性肺结核早期血行播散相对原发综合征型肺结核少见,多以原发综合征或胸内淋巴结结核为主。
2.成人
成人原发性肺结核中,胸内淋巴结结核相对常见,原发病灶相对较小且边缘较清楚。成人免疫系统相对较为成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反应相对局限,所以原发病灶可能不明显或较局限,而更多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但也有部分成人表现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需结合临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等综合判断。同时,成人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还需考虑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等的鉴别诊断,因为成人肺部疾病的谱较广,影像学表现可能有重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