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疑似脑干出血症状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拨打急救电话,就医后经初步评估分流到相应科室,行头颅CT等检查,不同人群就医有特殊考虑,就医后有治疗准备及后续跟进,确诊后依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后续需复查及遵康复指导。
一、出现疑似脑干出血症状时的初步应对
当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肢体瘫痪等疑似脑干出血的症状时,首先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如国内的120急救电话。
二、就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到达医院后的分诊
患者被送至医院急诊科后,医护人员会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包括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等。血压方面,脑干出血患者往往可能存在血压异常升高的情况,这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关;心率和呼吸也可能因颅内压增高或脑干受损而出现异常变化。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初步检查结果,会将患者分流到相应的科室,一般会先到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2.进一步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这是初步诊断脑干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通过头颅CT可以快速明确脑干是否有出血病灶,确定出血的部位、范围等情况。一般在患者到达医院后尽快进行头颅CT检查,它能在短时间内为医生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头颅MRI:对于一些早期脑干出血,头颅CT可能显示不清晰时,头颅MRI有助于更精准地判断脑干出血的情况,尤其是在出血的早期阶段,MRI对脑组织的分辨率更高,能更早发现病变,但头颅CT在急诊情况下更为快捷首选。
实验室检查
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血细胞情况,如白细胞计数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凝血状态,因为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脑干出血的原因之一,也会影响后续的治疗;肝肾功能检查等,了解患者的基础肝肾功能情况,因为后续可能会用到一些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等。
三、不同人群就医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
儿童脑干出血相对罕见,但一旦发生,就医时需特别注意。儿童的病情变化往往比成人更快,医护人员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要更加仔细、迅速。家长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儿童发病前的情况,如是否有头部外伤史、是否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等基础疾病情况。同时,儿童在就医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而哭闹不安,家长要尽量配合医护人员安抚儿童情绪,以便检查顺利进行。
2.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往往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的基础疾病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情况。因为脑干出血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脑干出血的治疗中是关键,但同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可能减退,在降压等治疗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而加重病情。
3.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就医时,除了常规的病情告知外,要向医生说明是否处于特殊生理期,如孕期、哺乳期等。因为这些特殊生理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例如,孕期的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时需要权衡胎儿的安全和母亲病情的治疗,很多药物在孕期是禁忌使用的,需要寻找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哺乳期的患者也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健康。
四、就医后的治疗准备及后续跟进
1.治疗准备
如果确诊为脑干出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等。内科保守治疗主要是降低颅内压(常用药物如甘露醇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这里仅说明治疗方式)、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如果需要手术治疗,会尽快安排手术相关的准备工作,如完善术前检查等。
2.后续跟进
患者在就医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后续的复查,如定期进行头颅CT或MRI复查,以观察脑干出血的吸收情况和病情的变化。同时,要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如果病情允许),康复训练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逐步进行,不同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康复训练的方案和进度。例如,儿童患者的康复可能更侧重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身体机能的锻炼,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合并基础疾病对康复的影响,康复训练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和循序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