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来源:民福康

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经粪-口传播,有潜伏期、急性期(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恢复期,可通过血清学和肝功能检查诊断,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需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同人群感染甲肝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方式。

病原学特点

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病毒呈球形,无包膜,核心为单股正链RNA。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能耐受乙醚、酸(pH3),在60℃1小时仍可存活,加热100℃5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处理等可将其灭活。

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在潜伏期末和急性期早期粪便中排出病毒量最多,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可通过污染水源、食物引起暴发流行,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接触被污染的手、餐具等而感染。

易感人群:未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且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青少年多见,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5-50天,平均30天。

急性期表现

黄疸型: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等症状,随后出现黄疸,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黄疸期持续1-3周。

无黄疸型:较黄疸型多见,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仍可排出病毒,成为传染源。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一般持续1-2个月。

诊断方法

血清学检查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抗-HAVIgM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发病后1-2周即可在血清中检出,3-6个月后逐渐消失,阳性提示近期感染甲肝。抗-HAVIgG出现较晚,但可长期存在,阳性表示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成功。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粪便中HAVAg在潜伏期后期和急性期早期可检出,有助于早期诊断,但检测方法相对复杂。

肝功能检查: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等肝功能异常表现。

治疗原则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治疗以休息、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休息: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待肝功能正常、症状消失后可恢复正常活动。

营养支持:给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对于食欲明显减退者,可适当静脉补充葡萄糖、维生素等。

预防措施

管理传染源:对患者应早期隔离,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不少于3周。对隐性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需进行医学观察45天,以便早期发现病例。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饮水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对污染的物品、餐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是预防甲肝的有效措施。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AVIgG,保护效果良好。一般1岁以上未患过甲肝的儿童、青少年及其他高危人群均可接种。

被动免疫:可使用人丙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患者的易感儿童,注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在接触后7-14天内注射,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被动免疫的保护时间较短。

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儿童:儿童感染甲肝后症状相对多样,部分儿童可能以消化道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如皮疹、关节痛等。在预防方面,儿童应按时接种甲肝疫苗,家长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儿童接触甲肝患者及其污染的物品。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甲肝后病情相对较重,恢复较慢,容易出现并发症,如黄疸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生肝功能衰竭等。老年人一旦怀疑感染甲肝,应及时就医,加强支持治疗和密切监测肝功能等指标。

孕妇:孕妇感染甲肝后,病情严重程度与非孕妇相似,但要注意孕期用药的安全性,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因为甲肝一般不会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问题,但需警惕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慢性肝病患者:本身患有慢性肝病(如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等)的患者感染甲肝后,病情可能会加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肝功能、肝脏影像学等指标,在治疗上除了针对甲肝的对症支持外,还要兼顾原有肝病的病情变化。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甲肝
甲肝即甲型病毒性肝炎,是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具体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指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是将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纯化后再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的,而重组CHO乙型肝炎疫苗是利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制成的。注射疫苗后体内即可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从而抵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侵袭。此外,建议完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是什么意思?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肝表面五项顾名思义,即有五项检查内容,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即是指人体在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攻击后,在人体自身免疫被激发后,人体自身所形成的对乙肝病毒的抵抗能力,或者是在自动注射乙型肝炎疫苗之后所形成的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对于此种抗体,应当越多越好,正常应当保持在100以上,如不足者,应积极主动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包括:1、核苷类似物:核苷类似物治疗口服方便,每天口服一粒药即可,抑制病毒效果较好,但有难停药的弊端,需要长期服药,服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载量的变化及肝功能的变化;2、干扰素:分为长效干扰素与短效干扰素。短效干扰素隔天打1针,长效干扰素为1周打1针。干扰素治疗疗程比较短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认识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是相似的,如疲乏、食欲减退、肝功能试验异常、厌油腻等情况,部分表现出黄疸,但是没有症状的感染也是多见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经过消化道传播,其余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
什么是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这属于一种自身保护性的抗体,这种抗体的由来往往是病人既往注射过乙肝疫苗是以人体所产生的,或者是由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是经过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清除以后所遗留下来的,无论是哪种情况,对于自身来说都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建议临床上每3~5年需要复查一次乙肝表面抗体,如果表现出了抗体滴度
急性黄疸性肝炎严重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急性黄疸性肝炎是否严重需要根据病人的患病程度来决定。正常病情轻微的病人,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不是很严重,但如果病情较重,很可能会危及生命。急性黄疸性肝炎是由于感染性肝炎素造成的,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并且疾病覆盖的范围较广,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人正常会表现出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有什么治疗方法?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以急性为主,部分病人可能临床症状很轻,以保肝治疗为主,支持治疗和营养护理;乙肝和丙肝的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除了本身病毒复制之外,可能有的病人已经进入到疾病比较偏晚的阶段,可能还需要其他的针对性肝硬化的治疗、肝衰竭的治疗、肝癌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类型呢?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造成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造成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其中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以呈急性肝炎
丙型肝炎能治疗好吗?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丙型肝炎是一种多见的急慢性传染性肝病,部分急性丙肝可以发生自发性的清除,部分慢性丙型肝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现阶段的丙肝已经是可以治愈性疾病。对于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病毒定量是阳性,就需要进行治疗,使用新型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在2~3个月左右的时间有效的治愈丙肝。早期治疗,愈后非常的好,但是一旦
丙型肝炎传染途径是什么?
郭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大家首先要了解,丙型肝炎发生肝硬化、肝癌正常比乙肝短十年,主要传播途径如下:1.经过输血传播;2.经过吸毒传播:吸毒者静脉吸毒使用的注射器,未严格消毒,造成吸毒者之间传播;3.经过性接触传播。约20%的肝炎传播途径尚不明确;总体来讲无论乙肝和丙肝,主要传播途径并非经过粪-口途径,即进食不会传染乙肝和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第一、母婴传播是目前主要的传播途径,通过母亲传孩子,称为垂直传播。主要是在围产期,生产的过程中,母亲携带有病毒,通过皮肤产道出现刮伤血液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传播,少数为宫内感染。第二、水平传播,又叫后天传播。通过拔牙、不洁的针头注射、不合法献血、输液都可以传播。还有性生活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如何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乙型病毒肝炎大部分90%以上可以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比如阳性已经超过半年了,这时会发生慢性化,不及时治疗经过20年,大约40%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经过5年左右后,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会变化为肝功异常、腹水、浮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五年死亡率较低。长期不治疗,如果肝细胞已经出现,也会导
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什么
戚团结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三甲
患乙型病毒性肝炎日常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要把自己当病人。如果情绪不好,症状会加重,会出现肝硬化、肝脏肿瘤。第二、在饮食上建议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饮食要规律。第三、生活要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形成良好的规律。第四、定期做检查,比如三个月到半年做一次肝脏的B超、肝功能、甲醛蛋白、甲胎蛋白、病毒数量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甲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水源、污染的食品、蚊蝇、污染的物品等日常生活途径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区域流行。患者大多会出现疲倦、乏力、发热、食欲下降、腹胀、腹痛、腹泻、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大多数患者呈现为急性病变。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检查什么
黄丽静 副主任医师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甲型肝炎抗体测定是对甲型病毒性肝炎做的一项检查,是甲型肝炎早期重要诊断指标。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这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比较高。甲型肝炎抗体可能会在黄疸期达到高峰,两个月左右时抗体逐渐减弱,三至四个月左右时逐渐消失。
肝炎一般什么时候恶心
刘西忠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肝炎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均可以出现恶心症状,常常同时还会伴有食欲不振、厌油、呕吐、乏力、腹胀、腹疼、腹泻、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尿黄等症状。肝炎患者经过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之后,随着肝功能好转,上述不适症状也会逐渐好转,包括恶心、症状也会减轻、消失。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