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晕厥原因多方面,涉及心血管、神经、血液等多系统,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快速性和缓慢性)、器质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有单纯性(血管迷走性)、直立性低血压性;脑血管性晕厥包含脑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液成分异常性晕厥有低血糖性、换气过度综合征,出现经常晕厥应及时就医查因并治疗。
一、心源性晕厥
(一)心律失常
1.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急剧下降,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室率可显著增快,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影响心脏有效射血,从而引发晕厥。不同年龄人群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与先天性心律失常相关基因异常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则多与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疾病导致的心肌重构等因素有关。
2.缓慢性心律失常:比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减退,心率过慢,心脏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脑的血液供应需求,进而引发晕厥。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的晕厥情况。
(二)器质性心脏病
1.瓣膜病:像主动脉瓣狭窄,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射血受阻,左心室排血量减少,脑供血不足,患者可出现晕厥。这类患者在活动后症状往往更明显,因为活动时身体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狭窄的瓣膜限制了心脏的射血能力,不同年龄的瓣膜病患者,其病因可能各异,年轻人的瓣膜病可能与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等有关,老年人则多与退行性变或风湿性心脏病等遗留问题有关。
2.冠心病:严重的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时,可引起心律失常或泵功能衰竭,从而出现晕厥。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不协调,影响心脏整体功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不同性别在冠心病相关晕厥的发生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相对较早,而女性在绝经后发病风险增加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冠心病相关晕厥的发生及表现。
二、血管舒缩障碍性晕厥
(一)单纯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
多由情绪紧张、疼痛、恐惧、闷热等因素诱发,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导致脑缺血而晕厥。常见于年轻人,在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容易发作,女性相对更易发生此类晕厥,可能与女性的神经调节特点等因素有关。
(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
当从卧位、坐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体位改变使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不足,引起脑缺血发作晕厥。老年人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动脉硬化等原因,更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此外,服用某些降压药、利尿药等药物也可能增加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的风险。
三、脑血管性晕厥
(一)脑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尤其是在颈部转动等情况下,可能突然加重脑缺血而引发晕厥。老年人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男性在中年后发病风险逐渐上升,女性在绝经后发病风险接近男性水平等。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部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可出现短暂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晕厥表现。其发生与脑血管的狭窄、微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的人群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及风险因素有所差异,年轻人可能与先天性脑血管异常等有关,老年人则多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有关。
四、血液成分异常性晕厥
(一)低血糖性晕厥
血糖浓度过低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可导致晕厥。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如胰岛素使用过量等)、长时间未进食等情况。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性晕厥的风险及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佳时可能因玩耍等活动后出现低血糖,老年人由于自身调节功能减退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忽视。
(二)换气过度综合征
由于呼吸过快过深,导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脑组织缺氧而发生晕厥。常见于情绪激动、焦虑等情况,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生,女性相对更易因情绪因素诱发换气过度综合征相关晕厥。
经常晕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心血管、神经、血液等多个系统,不同原因导致的晕厥在发病机制、好发人群等方面存在差异。当出现经常晕厥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