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肾癌类型,50-70岁中老年人多发,男性略多,与吸烟、肥胖、职业暴露、遗传等相关,有血尿、腰痛、腹部肿块等表现,靠超声、CT、MRI及病理诊断,治疗有手术、靶向、免疫等,老年、儿童、女性患者治疗有特殊注意事项。
发病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年龄增长会使肾脏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等变化的概率增加,男性在一些生活方式(如吸烟等)和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方面与女性存在差异,可能影响发病风险。
生活方式:吸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吸烟人群患肾透明细胞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长期大量吸烟会导致体内多种有害物质在体内蓄积,损伤肾脏细胞的DNA等,增加细胞癌变的可能性。肥胖也是一个相关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代谢紊乱,会产生一些促癌物质或影响激素水平等,从而增加患肾透明细胞癌的风险。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重金属(如镉等)、有机溶剂等职业人群,患肾透明细胞癌的风险可能升高。这些职业暴露的化学物质会对肾脏细胞造成毒性损伤,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进而诱发癌变。
遗传因素:部分遗传性肾癌综合征与肾透明细胞癌相关,如VHL综合征(vonHippel-Lindau综合征),患者由于VHL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体内调控细胞生长等的机制紊乱,容易发生肾透明细胞癌等多种肿瘤。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
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即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或鲜红色,但患者本身没有疼痛等不适感觉。这是因为肿瘤侵犯了肾盂、肾盏等部位的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尿液中。
腰痛:多为腰部隐痛或胀痛,肿瘤生长增大,牵拉肾脏包膜或侵犯周围组织、神经等引起。
腹部肿块:当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一般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
副瘤综合征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高血压、血沉增快、红细胞增多症等副瘤综合征表现。发热可能与肿瘤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有关;高血压可能是由于肿瘤分泌肾素等活性物质导致。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肾脏内的占位性病变,表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但对于小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
CT检查:是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肾透明细胞癌在CT平扫时多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肾实质。
MRI检查:对于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也有一定价值,在鉴别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判断肿瘤有无侵犯等方面有优势。
病理检查:通过肾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病理上肾透明细胞癌的癌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胞质透明,细胞核小而深染。
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是肾透明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根治性肾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是将患肾、肾周脂肪囊、肾门淋巴结等一并切除;保留肾单位手术适用于肿瘤位于肾脏一极、单发、对侧肾功能正常等情况,尽可能保留肾脏功能。
靶向治疗: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如舒尼替尼等靶向药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免疫治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在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情况。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综合权衡治疗的获益和风险,对于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较大手术或强烈治疗的老年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守治疗或温和的治疗方式。
儿童患者:儿童肾透明细胞癌非常罕见,儿童患者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特别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手术治疗时要尽量保留肾脏功能,以满足儿童未来的生长发育需求。在使用靶向或免疫治疗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规范,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耐受性等与成人不同,需要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如果处于生育年龄,在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时需要考虑治疗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例如手术可能会影响肾脏功能进而影响内分泌等,靶向药物等治疗也可能对生殖系统有潜在影响,在治疗前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探讨生育保存等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