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牙髓炎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询问、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临床症状询问需了解疼痛特点(长期钝痛等及时间特点)和诱发因素(冷热酸甜刺激等及病史相关因素);口腔检查要进行牙齿外观(颜色、形态等)、探诊(龋洞及牙龈情况)、温度测试(迟缓性疼痛等);X线检查可看到患牙龋病等病变及根尖周、牙槽骨情况,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
一、临床症状询问
1.疼痛特点
慢性牙髓炎患者通常有长期的牙痛病史,疼痛性质多为钝痛、胀痛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隐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有反复性。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进食冷热食物时会诱发疼痛,或者在没有明显刺激时也会有间断性的隐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疼痛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疼痛特点,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进食等行为异常;成年患者一般能较清晰地表述疼痛的大致情况。
疼痛的时间特点也有一定规律,慢性牙髓炎的疼痛往往不是急性发作的剧烈疼痛,而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
2.诱发因素
要询问患者是否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冷热刺激、酸甜刺激等。例如,患者可能在吃冷的冰淇淋或者喝热的汤时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接触刺激因素的机会不同,比如喜欢吃甜食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因酸甜刺激诱发疼痛;长期吸烟者可能口腔卫生状况相对较差,也可能影响对诱发因素的判断。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比如是否有过牙齿外伤史、龋齿病史等,这些病史可能与慢性牙髓炎的发生相关,从而影响疼痛的诱发情况。
二、口腔检查
1.牙齿外观检查
观察牙齿的颜色、形态等。慢性牙髓炎患者的患牙可能有龋齿、楔状缺损等牙体硬组织病变。龋齿的颜色可能会有变色,如呈黑褐色等;楔状缺损则表现为牙齿颈部的缺损。不同年龄患者的牙齿外观情况不同,儿童的牙齿可能因饮食习惯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龋齿等问题;老年患者可能因牙龈退缩等原因导致楔状缺损等情况相对多见。
还可以观察牙齿的形态是否正常,是否有磨损、折断等情况。牙齿的磨损程度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有夜磨牙习惯的患者牙齿磨损可能较严重;牙齿折断可能与外伤等病史相关。
2.探诊检查
用探针检查患牙的龋洞等病变部位。慢性牙髓炎患牙的龋洞探诊时可能会有疼痛反应,尤其是探及龋洞内的敏感点时。探诊要注意力度适中,对于不同敏感程度的患者,探诊引起的疼痛反应不同。儿童由于牙齿感觉神经相对敏感,可能在探诊时更容易出现明显的疼痛反应;而成年患者如果牙髓炎症处于相对稳定期,探诊疼痛可能相对较轻。同时,要注意探诊是否能探及穿髓点,穿髓点的发现对于诊断慢性牙髓炎有重要意义,但慢性牙髓炎的穿髓点可能被炎性渗出物等覆盖,需要仔细探查。
还要检查牙齿周围的牙龈情况,是否有红肿、瘘管等。牙龈红肿可能提示有炎症存在,瘘管的出现可能是慢性牙髓炎发展到一定程度,炎症通过根尖周组织向牙龈方向引流形成的。不同年龄患者的牙龈反应可能不同,儿童的牙龈组织相对疏松,炎症反应可能更明显;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牙龈炎症反应可能相对不典型。
3.温度测试
常用冷诊法或热诊法。冷诊时,慢性牙髓炎患牙可能出现迟缓性疼痛,即接触冷刺激后,疼痛不是立即出现,而是有一定的潜伏期,之后才出现疼痛反应。热诊时,同样可能出现迟缓性疼痛。对于儿童患者,进行温度测试时要注意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因测试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和恐惧。不同个体对温度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温度刺激较为敏感,而有些患者可能耐受程度较高,这会影响温度测试的结果判断。同时,要对比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及相邻牙齿的温度测试反应,以判断患牙是否存在牙髓病变。
三、X线检查
1.X线片表现
慢性牙髓炎患者的X线片可能显示患牙有龋病等牙体组织病变的影像,如龋洞的影像表现。同时,可能观察到根尖周组织的情况,慢性牙髓炎早期根尖周组织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根尖周组织可能出现轻度的骨质疏松等改变,但一般不如急性根尖周炎那样有明显的透射影等改变。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片表现可能因牙齿发育情况等因素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牙齿发育阶段,X线片上牙齿的结构与成人有所差异,在判断慢性牙髓炎相关的X线表现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例如,儿童的恒牙胚等结构在X线片上也能看到,要注意与患牙的病变情况进行区分。
通过X线检查还可以了解牙齿周围的牙槽骨情况,牙槽骨的吸收等改变也可能与慢性牙髓炎的病情相关。比如,长期的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牙槽骨的轻度吸收,在X线片上表现为牙槽骨高度的降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