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尿失禁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信息,包括详细询问尿失禁相关情况、一般体格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分析、肾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尿动力学检查(尿流率测定、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尿道压力测定)及其他检查(尿垫试验、电生理检查),通过全面系统评估明确类型和原因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了解患者整体健康状况。检查腹部,观察是否有腹胀、包块等,以排除腹部病变引起的尿失禁相关问题。检查会阴部,观察皮肤是否有红肿、破溃等,了解局部皮肤情况,因为长期尿失禁可能导致会阴部皮肤受损。
泌尿系统检查:检查外生殖器,男性患者查看前列腺大小、质地等,前列腺增生可能导致下尿路梗阻,引起尿潴留,进而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检查尿道外口情况,是否有尿道脱垂等。进行直肠指检,了解直肠功能及是否存在影响盆底肌功能的病变,盆底肌功能异常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室检查
尿液分析: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等。尿中出现白细胞提示可能有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可刺激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尿中出现红细胞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尿蛋白阳性可能与肾脏疾病等相关,肾脏疾病也可能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与尿失禁有一定关联。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情况。肾功能不全时,体内代谢废物排泄障碍,可能影响水盐代谢,进而对膀胱功能产生影响,导致尿失禁相关问题。例如,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水钠潴留,增加膀胱的负担,影响膀胱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
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是否有结石、积水等;了解膀胱的容量、形态、残余尿量等。残余尿量的测定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残余尿量应少于50ml,若残余尿量增多,提示膀胱排空障碍,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尿失禁。例如,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尿道梗阻,膀胱内尿液不能完全排空,长期可导致膀胱功能受损,引起尿失禁。
盆底超声:对于女性患者,可观察盆底结构及功能,了解是否存在盆底肌松弛、膀胱尿道脱垂等情况,这些是导致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解剖学基础。通过盆底超声可以清晰看到盆底肌肉、膀胱尿道的位置关系等,为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了解肾脏、输尿管、膀胱的形态和功能,观察是否有尿路畸形、结石等病变。例如,尿路畸形可能影响尿液的正常排泄,导致膀胱功能异常引发尿失禁。
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可以动态观察排尿过程中膀胱尿道的形态和功能,有助于诊断压力性尿失禁、膀胱输尿管反流等疾病。在排尿过程中拍摄X线片,观察尿道括约肌功能、膀胱颈位置等,对于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有重要价值。
尿动力学检查
尿流率测定:通过尿流率仪测量患者排尿时的尿流速度、尿量等指标,评估排尿功能。尿流率异常可能提示下尿路梗阻等问题,如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流率可能降低,表现为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等,进而可能导致尿失禁。
膀胱压力容积测定:监测膀胱在充盈和排尿过程中的压力变化及容量情况,了解膀胱的顺应性、逼尿肌功能等。例如,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可能显示逼尿肌无反射或反射亢进等异常情况,从而帮助诊断尿失禁的原因是由于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引起。
尿道压力测定:测量尿道不同部位的压力,评估尿道括约肌功能。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尿道压力可能降低,在腹压增加时尿道不能有效关闭,导致尿液漏出。通过尿道压力测定可以明确尿道括约肌功能状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检查
尿垫试验:让患者在特定时间内使用尿垫,然后通过称重等方法测定尿垫的失尿量,用于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一般分为轻度(失尿量<1g)、中度(1g≤失尿量<10g)、重度(失尿量≥10g),通过尿垫试验可以量化尿失禁的程度,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电生理检查:对于怀疑有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如骶神经反射潜伏期测定等,了解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支配功能是否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发现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膀胱功能异常,有助于明确尿失禁的神经源性因素。
老年尿失禁的诊断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尿失禁的类型和原因,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基础疾病等因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