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症状表现,腹痛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痛,数小时后转移固定右下腹,伴胃肠道症状;体格检查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多种体征;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白细胞等异常及CRP升高;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现阑尾及周围渗出情况,CT对不明确患者更清晰显示阑尾等。
一、症状表现
1.腹痛
初始表现:急性阑尾炎典型的腹痛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多数患者初始为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这是由于阑尾管腔梗阻后,阑尾腔内压力升高,内脏神经反射引起的牵涉痛,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患者对疼痛起始部位的感知,但基本的疼痛转移规律是相对固定的。儿童由于表述能力有限,可能腹痛起始部位不典型,但仍需密切观察腹痛变化。
进展表现:数小时(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疼痛性质多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剧,这是因为阑尾炎症加重,累及壁层腹膜,不同性别在疼痛耐受等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是炎症刺激导致的神经传导结果。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早期常出现恶心、呕吐,程度轻重不一,这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反射性痉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容易出现频繁呕吐,需要注意防止脱水等情况,生活方式中如果近期有饮食不规律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胃肠道功能,从而影响症状表现。
腹泻或便秘:部分患者可出现腹泻,是因为炎症刺激肠道蠕动加快;也有患者出现便秘,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病史中有肠道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胃肠道症状更明显。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
这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部位固定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不同年龄人群麦氏点位置略有差异,但基本定位是相对固定的。儿童麦氏点位置可能因体型等因素稍有不同,但压痛的存在是关键,在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导致检查不准确。
2.反跳痛
当阑尾炎症波及壁层腹膜时,可出现反跳痛,即医生按压右下腹后迅速抬手时患者疼痛加剧,这提示阑尾炎症较严重,可能已经出现化脓、坏疽等情况,性别对反跳痛的感知可能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病史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不同会影响反跳痛的明显程度。
3.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征)
按压左下腹并突然松手时,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有炎症。该试验主要是利用结肠内气体冲击导致阑尾区疼痛,年龄较小儿童进行此试验时需要家长配合安抚,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4.腰大肌试验
患者左侧卧位,右下肢向后过伸,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多见于盲肠后位阑尾,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者可能腰大肌相对不发达,影响试验结果判断。
5.闭孔内肌试验
患者仰卧位,右髋和右膝均屈曲90°,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儿童进行此试验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可达80%-90%以上,这是因为炎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白细胞反应性增多,年龄较小患儿白细胞计数可能波动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白细胞计数本身较低,发生阑尾炎时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但中性粒细胞比例仍会增高,病史中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患者白细胞反应可能不典型。
2.C-反应蛋白(CRP)
CRP可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炎症发生时迅速升高,性别差异在CRP变化上无特殊意义,但不同年龄患者由于基础身体状况不同,CRP升高幅度可能不同,如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CRP升高可能相对不那么显著。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阑尾形态: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显示阑尾的大小、形态等,对于直径>7mm的阑尾提示可能有炎症,儿童进行B超检查时要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婴幼儿可能需要适当镇静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B超检查受肠气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病史中有肠道手术史等情况可能导致肠粘连影响B超对阑尾的观察。
周围渗出情况:能发现阑尾周围是否有渗出液等情况,有助于判断阑尾炎症的范围,不同生活方式如经常剧烈运动者可能阑尾周围组织情况与常人有差异,影响B超对渗出情况的判断。
2.腹部CT
阑尾显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腹部CT可更清晰地显示阑尾情况,能发现直径较小的阑尾炎症,对于复杂情况如阑尾周围脓肿等显示更清楚,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严格掌握辐射剂量,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病史中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要谨慎选择CT检查,因为CT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