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齿伤到神经后会出现多方面异常,包括感觉异常方面的麻木感、感觉减退,运动功能方面的咀嚼困难、面部肌肉运动异常,还有其他伴随症状如疼痛、味觉改变等,这些异常在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表现且可能带来一系列衍生情况,有拔牙病史且出现相关异常的人群需重视并及时就医。
一、感觉异常方面
(一)麻木感
表现及原理:拔智齿伤到神经后,患者常首先感到面部、唇部、舌头等相应区域出现麻木感。这是因为神经受到损伤后,其传导感觉的功能受到影响。例如,下牙槽神经是下颌智齿拔除时容易损伤的神经,当下牙槽神经受损,支配区域就会出现麻木。不同年龄人群对此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神经敏感度相对较高,可能对麻木感的感知更明显;成年人则根据自身神经恢复情况和耐受程度有不同表现。有拔牙病史且出现相应区域麻木的人群需要格外关注。
衍生情况:麻木感可能会逐渐加重或持续存在,如果长时间不恢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说话等日常功能,尤其是对于儿童,长期的面部麻木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发育和正常的社交活动。
(二)感觉减退
表现及原理:除了麻木,还可能出现感觉减退,即对痛觉、触觉等的感知能力下降。比如用棉签轻触拔牙区域附近的皮肤,患者感觉不如正常时灵敏。这是由于神经损伤后,神经冲动传导受阻,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传入减少。对于有拔牙史的患者,若出现触摸皮肤或进食时感觉不如以前敏锐,要考虑到神经损伤的可能。不同性别在感觉减退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女性可能在感知自身身体变化时更为敏感,会更早发现异常。有拔牙病史且出现感觉异常的人群应及时就医检查。
衍生情况:感觉减退可能会增加患者受伤的风险,因为对痛觉的减退可能使患者无法及时察觉潜在的损伤,例如在进食时可能不小心咬到麻木区域而不自知,导致口腔黏膜损伤等问题。
二、运动功能方面
(一)咀嚼困难
表现及原理:伤到神经后可能影响到咀嚼肌的神经支配,导致咀嚼困难。因为负责咀嚼的肌肉需要神经传导信号来协调运动,神经受损后,肌肉的运动功能受到影响。例如,下牙槽神经损伤可能影响到支配下颌咀嚼肌的神经,使患者在咀嚼食物时感到费力,无法正常咀嚼硬物。不同年龄人群咀嚼困难的表现不同,儿童可能因为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受伤后咀嚼困难对其营养摄入影响更大;成年人则会明显感觉进食效率降低。有拔牙病史且出现咀嚼相关问题的人群需要重视。
衍生情况:长期的咀嚼困难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儿童,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
(二)面部肌肉运动异常
表现及原理:可能出现面部肌肉运动异常,比如患侧面部肌肉无力、抽搐等情况。如果是面神经分支受到影响(虽然智齿拔除一般较少直接损伤面神经,但也有特殊情况),会导致面部表情肌运动异常。不同年龄人群面部肌肉运动异常的表现不同,儿童面部肌肉运动异常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因为儿童的面部表情变化相对明显;成年人则可能因为自身注意不够而延误发现。有拔牙病史且出现面部肌肉运动异常的人群应及时就诊。
衍生情况:面部肌肉运动异常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活动,例如面部抽搐可能会让患者在社交场合感到尴尬,影响自信心。对于儿童,还可能影响其正常的面部发育和心理发展。
三、其他伴随症状
(一)疼痛
表现及原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电击样痛等。神经损伤后,局部神经的异常放电等情况可能导致疼痛。例如,下牙槽神经损伤后,除了麻木等感觉异常,可能会伴随间断性的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可能会因为疼痛而哭闹不安,影响正常生活;成年人则可能会用语言表达疼痛,但有时也可能因为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较高而容易忽视早期症状。有拔牙病史且出现疼痛的人群需要及时评估是否与神经损伤有关。
衍生情况: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尤其是儿童,疼痛导致的睡眠不好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成年人疼痛影响睡眠则会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味觉改变
表现及原理:如果是涉及到支配味觉的神经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味觉改变,比如味觉减退或丧失。例如,舌神经如果在拔智齿时受到损伤,可能会影响到舌头的味觉功能。不同年龄人群味觉改变的表现不同,儿童可能不太容易准确表达味觉的变化,可能只是表现出食欲下降等情况;成年人则可以明确感受到味觉的异常。有拔牙病史且出现味觉异常的人群应考虑神经损伤的可能性。
衍生情况:味觉改变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进食体验,长期的味觉改变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儿童,味觉改变可能会影响其对食物的喜好和正常的饮食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