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肺结核是曾患肺结核病灶稳定无活动性的状态,一般要定期随访观察,关注症状变化,合并其他情况时分别处理,还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诱因来预防,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特殊人群特殊处理及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一、陈旧性肺结核的定义
陈旧性肺结核是指患者曾经患过肺结核,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后,病灶趋于稳定,一般无活动性的肺结核状态,通常表现为肺部出现纤维化、钙化等病灶。
二、陈旧性肺结核的一般处理原则
定期随访观察
对于一般人群:需要定期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胸部CT,观察病灶是否有变化。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胸部影像学检查,以监测陈旧性病灶的情况。例如,通过胸部CT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肺部细微结构,对于发现病灶的微小变化有重要意义。
对于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更需要密切随访。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陈旧性肺结核病灶有可能因免疫力波动而出现复发等情况,所以这类人群随访频率可能需要相对更频繁,可每半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
关注症状变化
所有人群:要留意自身是否有咳嗽、咳痰、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如果出现新的咳嗽加重、痰中带血、午后低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肺结核复发等情况。例如,若患者原本陈旧性肺结核,突然出现长时间的咳嗽,且咳嗽程度较前加重,同时伴有痰中带血,就需要高度警惕肺结核复发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痰结核菌检查等相关检查。
儿童人群:儿童陈旧性肺结核需要特别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肺结核可能影响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肺部功能,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要定期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观察儿童的呼吸情况、精神状态等。如果儿童出现生长迟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要考虑陈旧性肺结核是否有影响,及时进行相关检查评估。
三、陈旧性肺结核合并其他情况的处理
合并肺部感染
一般处理:当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时,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相应处理。如果是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例如,对于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但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等。
特殊人群处理:对于老年患者合并陈旧性肺结核及肺部感染,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在选用抗生素时要更加谨慎,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同时,老年患者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热量等摄入,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感染的恢复。
合并肺功能减退
康复干预:对于陈旧性肺结核合并肺功能减退的患者,需要进行肺康复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缩唇呼吸可以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改善肺通气。一般建议患者每天进行3-4次呼吸训练,每次10-15分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儿童合并陈旧性肺结核及肺功能减退,肺康复训练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差,在进行呼吸训练时可以采用游戏化等方式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同时,要关注儿童的肺功能恢复情况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评估肺功能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四、陈旧性肺结核的预防相关
增强免疫力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陈旧性肺结核复发很重要。合理饮食,保证摄入均衡的营养,包括充足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量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充足睡眠,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恢复和维持。
特殊人群增强免疫力: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特殊人群,要积极控制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为高血糖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来控制血糖。例如,饮食上要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运动选择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如快走等;根据血糖情况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诱因
减少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若必须接触,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因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是结核菌的主要传播源,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结核菌的吸入。
特殊人群避免诱因: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因为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可能诱发陈旧性肺结核复发。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在季节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同时,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雾霾天气时尽量减少外出,若外出要佩戴防护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