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和牙龈炎有多种症状表现。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等时易出血,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牙龈颜色变为暗红或鲜红,也受这些因素影响;牙龈外形会改变,如乳头圆钝肥大、边缘不整齐、退缩等,与多种因素有关;牙周袋形成,健康龈沟不超3mm,患病后加深有出血及脓性分泌物,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牙齿松动早期不明显,病情进展后有不同程度松动,也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
表现:在刷牙、咬硬物或吮吸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例如,早上刷牙时发现牙膏上有血迹,或者咬苹果时苹果上沾有牙龈出血的痕迹。
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不佳,也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这与他们可能刷牙方法不正确、口腔清洁不彻底有关;成年人长期吸烟、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牙龈出血的情况可能更易发生且更严重。
性别差异: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时,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轻微的牙龈出血情况有所加重。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更容易出血;口腔卫生习惯差,不按时刷牙、漱口的人,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牙龈,也易引发出血。
病史影响:有牙周炎、牙龈炎病史的人,牙龈出血是常见症状之一;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且往往不易止住。
牙龈颜色改变
表现:正常牙龈呈粉红色,患牙龈炎时牙龈颜色会变为暗红色或鲜红色。这是因为牙龈组织发生炎症,血管扩张、充血所致。
年龄因素:儿童牙龈炎患者牙龈颜色改变相对较明显,可能与儿童代谢活跃,炎症反应更易表现有关;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等情况,牙龈颜色改变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炎症存在时仍会有颜色变化。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牙龈颜色改变特点,主要与炎症程度相关。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颜色改变;过度饮酒的人,酒精刺激可能加重牙龈炎症,使牙龈颜色改变更明显。
病史影响:有长期口腔疾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人,牙龈颜色改变会持续存在且可能加重;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牙龈炎症可能更严重,颜色改变更显著。
牙龈外形改变
表现:健康牙龈的龈缘菲薄且紧贴牙面,患牙龈炎时牙龈乳头可能变得圆钝、肥大,不再紧贴牙面;牙龈边缘可能不再整齐,呈波浪状;严重的牙周炎还可能出现牙龈退缩,牙根暴露等情况。
年龄因素:儿童牙龈组织较为娇嫩,发生牙龈炎时牙龈外形改变相对迅速,如牙龈乳头肥大等情况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老年人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龈外形改变较为常见,这与年龄增长导致的牙龈组织退化有关。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牙龈外形改变特点,主要与牙龈炎症程度和病程有关。
生活方式: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容易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外形改变;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的人,可能导致单侧牙龈受力不均,出现牙龈外形异常。
病史影响:有牙周炎病史且病情逐渐进展的人,牙龈退缩等外形改变会逐渐加重;有正畸治疗史的人,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也可能出现牙龈外形改变。
牙周袋形成
表现:健康的牙龈与牙面之间的龈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发生牙周炎时,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可探诊出血,且可能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年龄因素:儿童期如果患有严重的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牙周炎并形成牙周袋,但相对较少见;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的退行性变,更容易出现牙周袋,且牙周袋可能较深。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牙周袋形成特点,不过女性在妊娠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存在的牙周袋炎症加重。
生活方式: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成分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容易导致牙周袋形成且难以愈合;口腔卫生差,菌斑、牙结石堆积的人,牙周袋形成的几率更高且进展更快。
病史影响: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牙周炎,导致牙周袋形成,且牙周袋内炎症不易控制;有既往牙周炎治疗不彻底的情况,牙周袋可能会复发并加深。
牙齿松动
表现:早期牙周炎时牙齿可能无明显松动,随着病情进展,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牙齿可自行脱落。
年龄因素:儿童牙齿松动多与换牙等生理因素有关,病理性牙齿松动相对少见;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萎缩等原因,牙齿松动较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松动程度可能逐渐加重。
性别差异:无明显性别差异导致的牙齿松动特点,不过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牙周组织的退变,导致牙齿松动更易发生。
生活方式:过度咬硬物的人,如经常嗑瓜子、咬坚果等,容易导致牙齿支持组织损伤,引起牙齿松动;长期精神压力大,可能影响身体的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接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导致牙齿松动风险增加。
病史影响:有严重牙周炎病史且未得到有效治疗的人,牙齿松动会逐渐加重;有外伤史导致牙周组织损伤的人,可能会出现牙齿松动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