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怎么诊断
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需从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鉴别诊断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包括现病史(腹痛起始时间、部位等)和既往史(既往阑尾炎病史等);体格检查有右下腹固定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在急性发作期可轻度异常,CRP在急性发作时可升高;影像学检查有B超(阑尾增粗等)、CT(阑尾结构等更清晰)、钡剂灌肠造影(阑尾充盈不佳等);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妇科疾病、克罗恩病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
1.现病史
询问患者腹痛的起始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等。慢性阑尾炎患者腹痛多为间断性隐痛或胀痛,部位多在右下腹,疼痛程度一般较轻。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疼痛可因剧烈活动、饮食不节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饱食后剧烈运动时出现右下腹疼痛。
了解腹痛发作的频率,是偶尔发作还是频繁发作。对于儿童慢性阑尾炎患者,可能腹痛表现不典型,需要仔细询问家长孩子的日常表现,如是否有反复的腹部不适、不愿意剧烈活动等情况。
2.既往史
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因为慢性阑尾炎可能是急性阑尾炎消退后遗留的病变。如果有急性阑尾炎病史,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但后续又出现类似症状,要考虑慢性阑尾炎的可能。对于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等,其腹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二、体格检查
1.右下腹压痛
固定的右下腹压痛是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指轻压右下腹麦氏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多数患者会有压痛感。但要注意,压痛的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腹壁较薄,压痛可能相对更明显,但定位需准确。老年人腹壁松弛,压痛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仍可在右下腹找到相对固定的压痛部位。
2.其他体征
部分患者可能有右下腹轻度反跳痛,但程度一般较轻。腹肌紧张通常不明显,除非合并有阑尾周围炎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要注意其配合程度,可通过轻柔的手法进行检查,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慢性阑尾炎患者血常规一般无明显特异性改变,在急性发作期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增高。例如,白细胞计数可能在(10-15)×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在60%-70%左右。但需要注意,一些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白细胞升高可能不明显,不能仅依靠血常规来确诊慢性阑尾炎,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C-反应蛋白(CRP)
在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时,CRP可能会升高。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提示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但CRP升高也可见于其他炎症性疾病,所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四、影像学检查
1.腹部B超
可观察阑尾的形态、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慢性阑尾炎患者B超表现可能为阑尾增粗,直径超过0.6-0.7cm,阑尾壁增厚,回声增强,有时可发现阑尾周围有渗出等情况。但B超检查受肠气干扰较大,对于肥胖患者或肠气较多的患者,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儿童进行腹部B超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探头频率,尽量减少辐射暴露,同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2.腹部CT
对于诊断慢性阑尾炎有较高的价值。CT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阑尾的结构,能发现阑尾周围的炎性改变、阑尾粪石等情况。慢性阑尾炎在CT上可表现为阑尾增粗、扭曲,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等。对于一些B超检查不明确的患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CT检查有一定的辐射,在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要谨慎使用,需要权衡利弊后进行检查。
3.钡剂灌肠造影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行X线检查。慢性阑尾炎患者钡剂灌肠造影可表现为阑尾充盈不佳、阑尾腔不规则、阑尾显影时间延长等。但该检查有一定的侵入性,且可能引起肠道刺激等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应用相对不如B超和CT广泛。
五、鉴别诊断
1.右侧输尿管结石
右侧输尿管结石可引起右下腹疼痛,疼痛多为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患者常伴有血尿。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发现红细胞,腹部X线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内的结石影,与慢性阑尾炎可通过这些检查进行鉴别。对于儿童患者,右侧输尿管结石相对较少见,但也需要考虑,要注意询问患儿是否有尿痛、血尿等症状。
2.妇科疾病
对于女性患者,需要与右侧附件炎、卵巢囊肿蒂扭转等妇科疾病鉴别。妇科疾病可通过妇科检查、B超等检查进行鉴别。例如,右侧附件炎患者妇科检查可发现附件区压痛、增厚等,B超可显示附件区的炎性改变等。儿童女性患者相对较少出现妇科疾病,但青春期女性需要考虑妇科疾病的可能,要结合妇科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3.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也可出现右下腹疼痛等症状,但克罗恩病多有肠道的节段性病变,可伴有腹泻、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通过消化道造影、结肠镜检查等可发现肠道的特征性病变,如肠壁增厚、鹅卵石样改变等,与慢性阑尾炎可进行鉴别。老年人如果出现类似慢性阑尾炎的表现,需要考虑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的可能,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