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亚急性脑梗死

来源:民福康

急性亚急性脑梗死是因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的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有关,有一般症状、辅助检查等,诊断结合病史、表现及检查,治疗有一般、再灌注、神经保护等原则,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情稳定后需尽早康复。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急性亚急性脑梗死是指脑动脉因血栓形成、栓塞等原因导致血流中断,相应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内膜增厚、斑块形成,逐渐导致血管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堵塞血管时,就会引发脑梗死。心源性栓塞则多因心脏疾病,如心房颤动等,使得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脑部血管。

二、临床表现

1.一般症状

不同年龄表现差异:对于年轻患者,若心源性栓塞导致脑梗死,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等相关,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老年患者多因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逐渐加重的肢体无力、言语不利等症状。

性别差异相对不突出,但不同基础疾病有差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脑梗死发生时可能血压波动更明显,表现为头痛、头晕等前驱症状;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可能在发生脑梗死时伴有血糖的异常波动。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脑梗死发生风险高,且发病后症状可能相对更严重。例如长期吸烟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长期饮酒可能影响血脂代谢等,增加脑梗死发生几率。

病史相关:有脑梗死既往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更高,此次发病可能症状更复杂,恢复也相对更困难。

常见症状:患者可出现突发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持物不稳、行走困难;言语不利,表现为说话不清、不能理解他人言语等;吞咽困难,严重时可导致呛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发病早期头颅CT可能无明显异常,一般在发病24-48小时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有助于早期排除脑出血等疾病。对于不同年龄患者,CT成像原理相同,但儿童由于颅骨较薄、脑组织含水量高等因素,可能需要更精准的扫描参数调整。

头颅MRI:MR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更敏感,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缺血病灶,尤其是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能更早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在性别差异上无特殊影响,但对于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谨慎使用MRI检查。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一般不影响MRI检查结果,但患者若有金属异物等情况需提前告知医生。

2.血管检查

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程度等,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对于有心房颤动等心源性因素的患者,血管造影能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源性栓子来源相关的血管病变。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如既往脑血管疾病史、心脏病史等)、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如头颅CT或MRI显示梗死灶、血管检查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等)进行综合诊断。例如患者有心房颤动病史,突然出现偏瘫等症状,结合头颅MRI发现脑梗死病灶,脑血管造影显示脑血管有栓塞情况,即可诊断为心源性脑梗死。

2.鉴别诊断

脑出血:脑出血也可突然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其头颅CT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与脑梗死的低密度病灶不同。在鉴别时要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如是否有高血压病史等,结合影像学检查快速区分。

颅内占位性病变: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也可能导致类似脑梗死的症状,但通过头颅MRI等检查可发现占位性病变的影像特征,与脑梗死相鉴别。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需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保持内环境稳定。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更要精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道管理:有吞咽困难、呛咳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对于儿童患者,呼吸道管理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方式。

2.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符合溶栓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但要严格掌握溶栓禁忌证。例如有近期脑出血病史、严重高血压未控制等情况的患者禁忌溶栓。不同年龄患者溶栓的风险和获益需综合评估,儿童一般不首选溶栓治疗。

取栓治疗: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这需要在发病一定时间窗内进行操作,能有效恢复血管再通。

3.神经保护治疗

可使用一些神经保护药物,如依达拉奉等,通过清除自由基等机制保护神经细胞。但药物使用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等,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相对减退,使用时需调整剂量或密切监测。

六、预后与康复

1.预后

脑梗死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梗死的部位、面积大小、治疗是否及时等。一般来说,梗死面积小、治疗及时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梗死面积大、治疗不及时的患者可能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长期偏瘫、认知障碍等。不同年龄患者预后有差异,儿童脑梗死若能及时治疗,部分可恢复较好,但也可能因脑组织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后遗症;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恢复时间长,并发症风险高。

2.康复

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训练、言语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肢体康复训练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康复训练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更具趣味性的训练方式;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注意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疾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可能是炎症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导致的,建议患者依据病症进行对症治疗。 1.炎症感染 超敏C反应蛋白偏高是肝脏合成的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如果患者受到细菌、病毒侵袭,出现炎症,或因外伤、手术等引发感染,导致组织坏死,超敏C反应蛋白会明显偏高。 2.心脑血管疾病 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的高低
亚急性脑梗可以痊愈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亚急性脑梗死一般不能痊愈。 亚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时期,通常是指脑梗死发病后的3~21天期间,通常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的,由于这些病因无法根治,脑梗死易反复发作,所以亚急性脑梗死通常不能痊愈。患者只能通过积极规范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预防肌肉运动障碍、吞
急性脑梗塞怎么治疗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塞一般是指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可以采取静脉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其他治疗等方式改善。 1.静脉溶栓治疗 对于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患者在身体状态良好时可以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注射用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同时注意生命体征监测。 2.介入治疗 对于突发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在医嘱下进行颅内外血管经皮腔
治脑血栓的药有哪些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治疗脑血栓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血塞通、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嘧达莫等。 1.血塞通 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脑血栓引起的中风偏瘫、心脉瘀阻等症状。 2.阿司匹林 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栓形成。 3.氯吡格雷 通过阻断血小板内的ADP受体来抑制血小板聚集,
脑梗死是什么
任毅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其他因素,如脑血管炎、烟雾病等也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常见症状有偏瘫、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头痛等。 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应积极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平
脑出血一旦发生会有哪些并发症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出血一旦发生会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急性脑梗死等。 脑出血的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所以患者需要长时间留置导尿,此时便会出现尿路感染的并发症。脑出血后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很容易导致全身血流速度减慢,此时很容易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建议患者卧床期间穿着弹力袜缓解。脑出血后患者
急性脑梗原因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一般是指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可能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原因引起的。 1、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存在吸烟、酗酒、长时间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加重,使脑部供血受阻,诱发急性脑梗死。 2、高脂血症;如果患有高脂血症,则由于血液内胆固醇过高,血液循环减缓,可使血液内
脑梗检查做核磁还是ct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核磁一般指磁共振成像,脑梗临床上称为脑梗死,脑梗死检查做磁共振成像还是CT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是发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选择进行CT检查,该检查扫描速度快,可以尽快明确患者病情,了解病灶的部位、范围等,便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解除患者的危险。但是CT的显影率较低,48小时内的脑梗有部分会不
急性脑梗死可以治好吗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指脑梗死,能否治愈是不是会疾病病因、疾病严重程度等有关,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或软化所引起的,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如果患者是由于麻醉药物使用不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因素引起的疾病,并且脑梗死程度较轻,因其病因可以完全纠正,及时接受临床治疗可以治
急性脑梗死日常应注意什么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通常是指脑梗死,脑梗死日常应注意合理生活、定期复查、病情监测等。 1.合理生活 患者平时应注意多休息,病情恢复期可以进行康复锻炼以便尽早恢复日常生活,并注意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防止病情急性发作。 2.定期复查 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复查脑CT、核磁共振以及脑电图等检查,有利于了解病情恢复和进展
什么是急性脑梗死
刘娜 副主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是由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疾病导致大脑部位相应的血管发生堵塞引发的脑组织供血不足,甚至功能失调造成的一种疾病。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治疗不及时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平时饮食还应注意清淡,避免过于油腻。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怎么办
王默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出血是在治疗中常见的合并症,这时候按照脑出血进行处理就可以了。因为在溶栓以后,如果是单纯的脑梗,可能还会增加其他的活血的药物。但是如果出现了继发性的脑出血,这时候就不能再使用其他的活血的药物,同时还要降颅压,观察血压。另外,还要防止颅压高继发脑疝,这些问题都是溶栓以后出现了合并的脑出血需要注意的。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怎么进行
张国平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需要在发作后四个半小时以内,到达有条件治疗的医院,进行紧急的检查,比如脑CT,排除是否存在脑出血以及大面积脑梗死的表现。此外,需要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手术也存在禁忌症,患者的年龄需要在18~80岁之间,在近三个月之内没有做过手术或者未出现过脑梗、心梗的情况,且不是孕妇,才能考虑进行溶栓治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改善脑梗
急性脑梗死恢复期多久
刘海丽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情况确定。如果发病之后积极的控制病情,能够有效地缩短恢复期的时间,大概在三个月以内可以得到恢复。如果急性脑梗死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是病情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延长治疗时间,这时恢复时间比较长,可能在一年左右才能逐渐恢复。所以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应立即把患者送到医院接受治疗。要把对脑细胞损伤
急性脑梗死
张进朝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脑埂死是指因为某种原因,导致了急性的脑血管梗阻闭塞,并且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例如患者突然间出现了一边的口角歪斜、流口水;另外出现了一侧的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走路或者是拿东西感觉障碍;还有人会出现突然间的讲话言语含糊、说不清楚、甚至不能讲话,在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明显的意识障碍。
急性脑梗死能痊愈吗
王建峰 主任医师
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三甲
急性脑梗死可以痊愈。急性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受损所引起来的。发生急性脑梗死后,立即给予溶栓治疗,在发生梗后三小时或4.5小时以内给予rtPA或尿激酶溶栓治疗,使梗塞的血管再通,血流恢复,脑梗塞就有可能治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