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有一般症状及不同部位缺血的特异性症状,发病机制包括微栓塞、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痉挛等,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危险因素,诊断需依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需与癫痫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等鉴别,治疗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循环等,预防要控制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表现
一般症状:可表现为突发的单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单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这些症状可突然发生,迅速达到高峰。例如,患者可能突然感觉一侧手臂无法抬起,或者说话含糊不清。
不同部位缺血的特异性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可伴有对侧面部轻瘫;眼动脉交叉瘫(病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和Horner征交叉瘫(病侧Horner征、对侧偏瘫)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症状有眩晕、平衡失调,多不伴耳鸣;典型表现为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突然发生短暂性记忆丧失,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者对此有自知力,可继续进行日常活动,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双眼视力障碍发作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机制
微栓塞:颈部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斑块内或其表面的血栓碎片或脱落的斑块颗粒成为微栓子,进入脑内小动脉,导致血管闭塞,引起局部脑缺血。例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碎屑脱落,随血流进入脑内小血管,阻塞血管。
血流动力学改变:在脑血管狭窄的基础上,血压的波动可影响脑局部的血流灌注。当血压降低时,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可引起TIA发作。比如,患者在站立过久或突然改变体位导致血压下降时,可能诱发TIA。
脑血管痉挛: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痉挛,如血管壁受到刺激后发生痉挛,可导致局部脑缺血。例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血液刺激可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引发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等病变的风险增加,老年人(一般指65岁以上)是TIA的高发人群。例如,50-70岁人群中TIA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性别:男性患TIA的风险相对较高,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也会增加。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TIA的发病风险。
酗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血脂紊乱等,进而增加TIA的发生几率。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这些都是TIA的危险因素。
病史
高血压:高血压可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是TIA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发生TIA的风险显著升高。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还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增加TIA的发病风险。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质成分增高,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增加TIA的发生几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突发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进行初步判断。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头部CT或MRI检查可排除脑出血等其他颅内病变,多数TIA患者的CT和MRI检查无责任病灶的阳性发现,但部分患者可能发现脑内小的梗死灶(称为“微梗死灶”)。
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脑血管是否存在狭窄、闭塞或畸形等情况,是诊断TIA病因的重要检查方法,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必要时进行。
鉴别诊断
癫痫部分性发作:癫痫部分性发作多有肢体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短,但脑电图检查可发现癫痫样放电,与TIA不同。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4小时,与TIA的短暂性不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TIA复发的风险。
抗凝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TIA患者,如存在心房颤动等情况时,可能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但需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改善脑循环治疗:可使用一些改善脑血流的药物,如倍他司汀等,增加脑局部的血流灌注。
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
血脂控制: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根据血脂情况选择合适的降脂药物,使血脂达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59mmol/L以下,对于高危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限制饮酒量,男性饮酒每天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脑血管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TIA后,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且容易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因此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变化,严格控制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TIA时,由于血糖波动可能影响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和调整,避免因低血糖等情况加重病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发生TIA时,要谨慎调整血压,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而导致脑灌注不足加重病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血压至合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