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可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多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尿红细胞形态等检查可辅助诊断,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有不同影响;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由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肿瘤等引起,相应检查可助明确病因,不同人群有不同影响;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等也可致血尿,相关检查可初步筛选,不同人群受其影响不同。
一、肾小球源性血尿
1.病因及机制
多见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如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GBM)断裂,红细胞通过该裂隙时受血管内压力挤压受损,之后通过肾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例如IgA肾病,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小球炎症反应,破坏GBM,引起血尿。
相关检查及意义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若变形红细胞占比>80%,则高度提示肾小球源性血尿。这是因为红细胞通过受损的GBM时发生变形,其形态学改变具有特征性。
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源性血尿常伴有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可用于评估蛋白尿程度。如肾病综合征时,大量蛋白尿(>3.5g/24h)常与肾小球源性血尿同时存在。
肾功能检查:对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的血尿,需监测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若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提示病情较重,如狼疮性肾炎晚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儿童:儿童IgA肾病相对多见,男孩发病多于女孩。儿童时期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常可诱发IgA肾病发作,导致血尿。生活方式上,儿童运动过多可能加重肾小球损伤,需注意适度运动。
成年女性:狼疮性肾炎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与女性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在月经期可能会影响血尿的观察,需注意区分生理性因素与疾病因素。
成年男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男性患者相对多见,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肾小球损伤,增加肾小球源性血尿的发生风险。
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1.病因及机制
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由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泌尿系统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红细胞渗出,为均一形态红细胞血尿。例如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膀胱炎,细菌侵袭膀胱黏膜,破坏黏膜下血管,红细胞随尿液排出,形态多正常。
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移动时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引起出血,尿液中的红细胞为均一形态。例如草酸钙结石,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划破黏膜,导致血尿,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形。
泌尿系统肿瘤:如肾癌、膀胱癌等,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丰富,且肿瘤组织本身易坏死、破溃,导致血尿。肾癌引起的血尿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膀胱癌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中红细胞多为均一形态。
其他原因:如外伤(肾挫伤、尿道外伤等)、药物性血尿(如使用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可损伤泌尿系统黏膜引起血尿)等。
相关检查及意义
尿常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时,尿红细胞形态多为均一形态。同时可进行尿细菌学检查,如尿培养,对于泌尿系统感染可明确病原体。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超声检查可发现结石的部位、大小等;CT检查对于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泌尿系统超声:是筛查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先天性畸形等的常用检查方法。对于肾囊肿、肾盂积水等情况也能清晰显示,有助于明确血尿原因。
膀胱镜检查:对于怀疑膀胱癌等膀胱病变的患者,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内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儿童:儿童泌尿系统结石相对少见,外伤导致的血尿需询问外伤史。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在儿童中也可引起血尿,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需注意先天性因素的排查。
成年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在女性中较为常见,与女性尿道短、宽、直的解剖特点有关。性生活不注意卫生等生活方式可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导致血尿。
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可引起血尿,同时需警惕前列腺癌的可能。老年男性生活方式相对固定,如长期久坐等可能影响泌尿系统血液循环,增加前列腺疾病等发生血尿的风险。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
1.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全身多部位出血,包括泌尿系统出血,尿液中红细胞形态一般为均一形态。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白血病细胞浸润泌尿系统,也可导致血尿。例如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大量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正常造血,血小板降低,易出现血尿。
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体可随血流到达肾脏,引起肾脓肿等,导致血尿。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有发热、心脏杂音等表现,血尿常为其中一种临床表现,尿液中红细胞形态多为均一形态。
相关检查及意义
血常规:可了解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情况,对于血液病、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血尿有初步筛选作用。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且可见幼稚细胞。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血尿有重要意义,可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
血培养: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可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治疗。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影响
儿童:血液病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需警惕,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白血病中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如流行性出血热等,可引起血尿,需注意儿童的传染病接触史等情况。
成年女性:血液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女性中多发,可累及泌尿系统导致血尿,需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系统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痛等。
老年男性: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相对少见,但需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可导致反复血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