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急性期局部有红肿热痛、脓肿形成,全身有高热、全身不适;慢性期局部有窦道形成、局部增厚硬化,全身有消瘦、贫血,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
红肿热痛:感染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皮肤温度升高,有疼痛感觉。例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见于儿童长骨,起病急,患区会迅速出现红肿,压痛明显。这是因为炎症刺激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同时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脓肿形成:病情进展可能会形成脓肿,浅表部位的脓肿可能能摸到波动感,深部脓肿波动感不明显,但局部水肿明显,伴有压痛。
慢性期:
窦道形成:皮肤表面可能会有窦道形成,窦道内会有脓性分泌物排出,有时还可见死骨排出。窦道周围皮肤会有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等改变。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局部组织修复与破坏反复进行,导致皮肤破损形成窦道。
局部增厚硬化:患病部位周围组织可能出现增厚、硬化的情况,骨骼可能会变形,活动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全身症状
急性期: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可伴有寒战。这是因为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致热原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例如,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常突发高热,体温骤升。
全身不适: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乏力等全身症状。这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慢性期:
消瘦、贫血:长期慢性感染会导致患者营养消耗,出现消瘦、贫血等表现。患者面色苍白,体力下降。因为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物质消耗多,同时可能伴有慢性失血等情况。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骨髓炎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儿童骨髓炎多为血源性,起病急,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老年人骨髓炎可能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局部窦道形成等慢性表现可能更顽固。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骨髓炎,局部症状可能更复杂,且感染不易控制,全身症状可能因基础疾病的影响而表现不典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