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的检查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检查(简便无创可重复,可初步筛查但受部分因素影响)、增强CT检查(能清晰显示血供,有“快进快出”强化特点,肾功能不全者用含碘造影剂需谨慎)、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高,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需谨慎);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中甲胎蛋白是重要标志物,联合超声是常用筛查方法,但AFP升高也可见其他情况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
增强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病灶的血供情况,对小肝癌的诊断准确性较高。通过动脉期、门静脉期等不同时相的扫描,可观察病灶的强化特点,有助于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一般来说,小肝癌在增强CT动脉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该检查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均可进行,但需注意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含碘造影剂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一些超声、CT不易诊断的病灶。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特点,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的细节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MRI上,小肝癌在T1加权像多呈低信号,T2加权像多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同样有其特征性的强化表现。对于肾功能不全不能使用含碘造影剂行CT检查的患者,MRI是较好的替代检查方法。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一般均可进行MRI检查,但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等)的患者需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行MRI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大多数小肝癌患者AFP会升高,但也有部分小肝癌患者AFP正常。AFP联合超声检查是目前筛查小肝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乙肝、丙肝患者等高危人群,定期检测AFP有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但需要注意的是,AFP升高也可见于其他情况,如妊娠、生殖系统胚胎源性肿瘤等,所以AFP升高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