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胎盘胎膜残留(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及胎盘植入高危因素有关)、子宫复旧不全(与产妇全身因素、年龄体质、多胎妊娠等有关)、产褥感染(与产妇抵抗力下降、胎膜早破等有关)、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与切口位置、缝合技术、产妇营养等有关,有剖宫产史等情况风险高)
一、胎盘、胎膜残留
1.发生机制: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部分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导致晚期产后出血。多见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如过早牵拉脐带、过早按压子宫等。
2.人群特点:任何分娩后都可能发生,但与分娩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对于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产妇(如多次刮宫史、剖宫产史等),发生胎盘、胎膜残留进而引起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
二、子宫复旧不全
1.发生机制: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导致子宫不能正常收缩,血窦关闭不全,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多与产妇全身因素有关,如产妇合并慢性疾病、产程过长、过多使用镇静剂等。
2.人群特点:产妇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者更易出现子宫复旧不全。另外,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也会增加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可能性。
三、产褥感染
1.发生机制:产褥期生殖系统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坏死脱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出血。常见病原体有厌氧菌、需氧菌等。
2.人群特点:产妇分娩后身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会阴清洁等,容易发生产褥感染。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等情况的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风险更高,从而增加晚期产后出血的几率。
四、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
1.发生机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因各种原因愈合不佳,如切口感染、局部缺血等,导致血窦开放,引起晚期产后出血。常见于切口位置选择不当、缝合技术问题、产妇自身营养状况差等情况。
2.人群特点:有剖宫产史且再次妊娠的产妇,尤其是前次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本次剖宫产手术操作困难等情况的产妇,发生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进而导致晚期产后出血的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