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是肝癌主要亚型之一,肝癌包括肝细胞癌等多种类型,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特点有别,患基础肝病人群是高危人群,肝癌患者需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发病机制方面
肝细胞癌:多与乙肝病毒(HBV)或丙肝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暴露等因素相关。例如,长期的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会导致肝细胞内的基因发生突变等改变,逐步引发肝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
肝癌:除了肝细胞癌外,还包括肝内胆管细胞癌等其他类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与胆管慢性炎症、胆管结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它主要是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变,其基因改变、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等方面与肝细胞癌存在差异。
病理特征方面
肝细胞癌:在显微镜下观察,癌细胞通常具有肝细胞的分化特征,可能呈巢状、梁索状排列等,癌细胞的形态、大小有一定异质性,可找到癌细胞产生甲胎蛋白(AFP)等特征。
肝癌:如肝内胆管细胞癌,癌细胞起源于胆管上皮,病理表现为癌细胞呈腺管样排列等,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形态有明显区别。
临床特点方面
肝细胞癌:患者可能会出现AFP升高较为常见的情况,在症状上早期可能无明显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等,影像学检查上可能有其典型的表现,比如在增强CT或MRI上常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等。
肝癌:不同亚型的肝癌临床特点有差异,像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AFP往往不高,在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方面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其影像学表现等有自身特点。
对于特殊人群,比如患有基础肝病(如乙肝、丙肝)的人群,无论是肝细胞癌还是其他类型的肝癌,都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监测,因为这类人群本身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在生活方式上,都需要避免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基础肝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降低患肝癌的风险。对于已经诊断为肝癌的患者,不管是哪种亚型,都需要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