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多种常用分型,包括Evans分型、改良Evans分型、顺粗隆间骨折与逆粗隆间骨折分型,不同分型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且不同人群中骨折分型特点及治疗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Ⅰ型:骨折无移位,为稳定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明显移位,骨折端嵌插,稳定性较好。
Ⅱ型:骨折有移位,但小粗隆无骨折或为轻度骨折(骨折块小于50%)。骨折端有移位,涉及股骨粗隆间的部分骨折,小粗隆未完全骨折分离。
Ⅲ型:伴有小粗隆的骨折,且小粗隆骨折块大于50%,为不稳定骨折。此型骨折小粗隆骨折块较大,骨折稳定性差。
Ⅳ型:伴有小粗隆骨折,同时骨折线累及股骨髁上或粗隆下,为不稳定骨折。该型骨折涉及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差。
改良Evans分型
在Evans分型基础上进行了细化,更精准地反映骨折的不同情况,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等有更细致的参考价值。比如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小粗隆骨折块大小及是否累及股骨距等进一步细分,能更准确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
顺粗隆间骨折与逆粗隆间骨折分型
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走向与粗隆间线一致,由外上斜向内下,多为稳定性骨折,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走向与顺粗隆间骨折相反,由内上斜向外下,多为不稳定骨折,因为这种骨折破坏了股骨近端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稳定性。
不同分型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稳定性骨折可能多采用保守治疗或相对简单的内固定方式,而不稳定骨折往往需要更复杂的手术治疗方案。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特点可能因生理结构差异等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群由于骨质疏松等因素,骨折的移位情况可能更明显,分型上不稳定型骨折相对常见;对于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骨折可能更易出现严重移位,影响分型及治疗选择;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合并骨质疏松、糖尿病等,骨折的愈合及分型相关的治疗预后等也会受到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