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骨折的评估包括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要观察一般情况及局部体征,不同人群检查有差异;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初步筛查骨折情况,CT利于复杂骨折细节显示,MRI用于查周围软组织损伤,不同人群检查需考虑相应影响。
局部体征检查:检查骨折部位的肿胀、压痛、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等。反常活动是指骨折后在非关节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是骨折端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和感觉,这些是骨折的特有体征,但在检查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加重患者疼痛和损伤。不同性别在骨折表现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女性若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孕期,骨折检查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操作需更谨慎。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开放性骨折初步筛查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等)、移位方向等。X线能发现骨折线,对于大多数骨折可提供初步的诊断信息。但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复杂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骨折X线表现可能因骨质情况不同而有差异;有吸烟史的患者,骨折愈合可能受影响,在X线检查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骨折评估的影响。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等,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碎片的位置、关节面的情况等。它可以提供三维重建图像,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儿童患者,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老年患者若合并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造影剂进行CT检查时需谨慎评估肾功能,避免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MRI检查:主要用于检查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情况,如韧带、肌肉、神经等的损伤。对于一些隐匿性软组织损伤,MRI能更早发现异常。但在开放性骨折急性期,MRI检查可能不是首选,因为患者伤口存在,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无菌操作等问题。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软组织愈合能力可能较差,MRI检查时要关注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情况与糖尿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