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需休息制动;抗生素治疗要早期足量足疗程用敏感抗生素;手术治疗有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及死骨清除术;还有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对症处理,各年龄段患者治疗需考虑其自身特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制动: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患肢进行制动,可使用石膏、支具等固定,以减少疼痛和防止病理性骨折,这对于各年龄段的患者都非常重要,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制动可防止畸形发生。
二、抗生素治疗
1.早期足量足疗程用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尽早应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在病原菌未明确时,可选用针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抗生素要足量,以迅速控制感染,疗程一般需数周,确保感染彻底清除,不同年龄患者在用药选择上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如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等有潜在不良影响的药物。
三、手术治疗
1.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当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手术。通过钻孔或开窗的方式引流脓液,减轻骨膜下及骨髓腔内的压力,防止炎症扩散和死骨形成。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减少对生长板等结构的损伤风险;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因素,评估手术风险后谨慎选择。
2.死骨清除术:若有死骨形成,在感染控制后需行死骨清除术,将死骨彻底取出,促进病变部位愈合。不同年龄患者死骨清除的时机和操作细节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骼生长特性需要特别关注手术对后续生长的影响。
四、支持治疗
1.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恢复。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应来支持身体恢复和生长;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影响营养吸收,更要注重营养均衡。
2.对症处理:对于发热等症状进行相应对症处理,维持患者内环境稳定。比如对于儿童发热,要采用合适的物理降温等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可能有副作用的退热药物;老年患者发热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