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根本原因是基因缺陷致脂质代谢相关受体、酶等功能异常,包括LDL受体、ApoB、PCSK9基因缺陷;不同年龄表现不同,无明显性别差异,后代遗传风险高,不健康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有家族史者需注意健康生活方式。
LDL受体基因缺陷: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是参与胆固醇代谢的重要物质,正常情况下它能识别并结合LDL,将其摄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如果LDL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导致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就会使血液中的LDL不能正常被清除,从而在血液中堆积,引发高胆固醇血症。例如,相关研究表明,约70%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LDL受体基因的致病性突变,这些突变可影响受体的合成、运输、与LDL的结合等过程。
ApoB基因缺陷:载脂蛋白B(ApoB)是LDL的组成成分之一,ApoB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影响LDL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影响其代谢。比如,ApoB基因的某些突变会使LDL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改变,导致胆固醇代谢紊乱。
PCSK9基因缺陷: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基因异常也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PCSK9能够与LDL受体结合,导致LDL受体降解增加,使得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数量减少,影响LDL的清除。当PCSK9基因发生突变时,其功能异常,会进一步加重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时期可能就会出现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表现,如早发的冠心病等。在性别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发病不同,但在治疗和管理上,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史的人群,其后代遗传该病的风险较高,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等相关筛查。在生活方式方面,不健康的饮食(如高饱和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可能促使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相关症状的加重,所以有家族史的人群更需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