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化验大便主要看还原糖测定、PH值测定及粪便常规中的白细胞等指标,还原糖阳性提示可能乳糖不耐受但需结合临床,乳糖不耐受时大便PH值降低,乳糖不耐受一般不致肠道炎症,粪便常规白细胞等无明显异常,可排除肠道感染等其他疾病来辅助诊断,不同人群需结合各自特点综合判断。
原理:乳糖不耐受时,未被消化的乳糖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和气体,未消化的乳糖可使大便中还原糖增多。
意义:如果大便中还原糖阳性,提示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但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判断,因为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大便中还原糖阳性。例如一些肠道感染等情况也可能影响大便中还原糖水平。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本身可能存在生理性的肠道功能不稳定,这时候还原糖测定结果的解读需要更谨慎,要结合患儿的喂养情况、腹泻等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PH值测定
原理:乳糖不耐受时,肠道内细菌发酵乳糖产生酸性物质,会使大便PH值降低。
意义:大便PH值降低提示肠道可能有酸性环境,结合其他指标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比如成年人和儿童,PH值的正常范围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乳糖不耐受时大便PH值通常会低于正常范围。在儿童中,由于其肠道菌群特点与成年人不同,正常大便PH值范围也有差异,一般儿童正常大便PH值在5-7之间,若乳糖不耐受时大便PH值可能低于5。
粪便常规中的白细胞等指标
原理:乳糖不耐受一般不引起肠道的炎症反应,所以粪便常规中的白细胞等炎症相关指标通常无明显异常。但需要通过粪便常规检查来排除肠道感染等其他导致腹泻等症状的疾病。
意义:如果粪便常规中白细胞正常或无明显增多,而结合还原糖等指标提示乳糖不耐受可能,那么更支持乳糖不耐受的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其肠道免疫功能较弱,更容易发生肠道感染等情况,所以在判断乳糖不耐受时,通过粪便常规检查排除肠道感染等疾病尤为重要。如果新生儿出现腹泻等症状怀疑乳糖不耐受时,除了看上述指标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



